江苏省启东市东海镇抓牢“有人干事”这一关键环节,着力锻造一支“开口能讲”“抬腿能跑”“遇事能担”的基层干部队伍,培育骨干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凝心聚力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打造“开口能讲”的队伍
网格驿站里传递党的“好声音”。按“灵活布局、方便高效”原则,建设“显中驿站”“丰收驿站”等86个具有统一标识的网格驿站。打造“邻距离网格学堂”项目,组建由村党总支书记、网格党支部书记、老干部、机关青年组成的“小微讲师团”,下沉网格播撒理论火种,做到季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周周有“声音”。
美丽庭院里讲好百姓“身边事”。结合“每家净”评比,从960户“美丽庭院”中择优挂牌“庭院微党课”授课点。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接单、村派单”模式,邀请种养能手、道德模范等“百姓讲师”,围绕惠农政策、农业生产等话题,用“土话”讲“故事”,让党课从会议室“搬”进院子里、灶台边,拉近干群距离。
数字云端里争当政策“传声筒”。创新“网格+网络”双网融合治理新模式,线下将驿站升级为网信服务站,线上设立18个“农民信息发布官”村级视频账号,开展政策宣传、直播助农;利用“福耀东海”微信名片,每年开设《苔花红讲坛·村书记有话说》专栏,村党组织书记以身说法、共话治理;62名机关青年进“网”入“格”,发布农业生产、法律法规等政策信息。
打造“抬腿能跑”的队伍
联动百姓民生,管好“家长里短”。聚焦“一老一少一困”重点群体,广泛设立“苔花先锋”服务岗,每月召开网格民情分析研判会,推动便民助民“一网统管”。针对老年群体,提供关爱问需、纾困、陪伴三项基础服务;针对青少年儿童,推进“阅读巴士进乡村”项目;针对困难群体,开展“苔花先锋埭埭行”行动,温暖万家心。
联动人居环境,守护“田园乡愁”。在全市首创“每家净”人居环境整治品牌,连续6年开展“洁净庭院”“美丽庭院”评选。目前,5000余户清洁文明户、960余家美丽庭院脱颖而出,同步带动垃圾分类减量、“顺手捡”农业废弃物回收、破旧“三棚”整治,群众参与热情高涨。
联动非遗文化,编织“精神家园”。通过网格走访发现,丰利村陈秀兰奶奶制作的虎头鞋深受村民喜爱,以此为契机打造了“丰利虎头鞋”非遗文化品牌。在丰利村党群服务中心和陈秀兰家分别建立虎头鞋文化展示馆与工作室,汇聚乡村手艺人成立“虎头鞋文化传承”先锋志愿服务队,以优秀传统文化净化乡风民风。
打造“遇事能担”的队伍
遇到矛盾纠纷“一线除”。调动在基层有威望的老干部成立“银发调解团”,凭借扎实的群众基础与丰富调解经验,第一时间化解百姓“心疙瘩”。树牢“情感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的理念,100多名老干部依托“老校长工作室”“心安工作室”等阵地,以真心实意赢得口碑,以不厌其烦收获民心,涌现施志新、季裕新等金牌调解员,有效净化社会风气。
遇到急难愁盼“一肩挑”。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现实问题,发动网格挖掘致富能手,每月参与网格党支部活动献计策、传技术,组建兴农富民“智囊团”。新型职业农民吴昊打造千亩西兰花基地,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江苏好人”、残疾农场主朱云飞身残志坚,帮助63名残疾人致富。群众口袋鼓起来了,幸福生活更可感可及。
遇到群众安危“一路护”。作为防汛抗台一线的海边乡镇,东海镇始终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细致严谨的态度推动群防群治走深走实。组建“海湾卫士”义警联盟队,构建起邻里守望、互助互救的模式。
(作者系江苏省启东市东海镇党委书记)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