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摄像头不光能防小偷,还能帮咱们看着家门口的事儿,有啥情况都能及时发现”“视频监控系统还能实时预警独居老人意外情况……”“数智乡村”已成为村里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热门话题。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委社会工作部推动构建“1+3+N”数智乡村治理模式,即以党建为引领,依托一个“数智乡村”平台,抓住网格、志愿服务队、活动阵地3个重点,人居环境、社会治安、产业发展等N项具体服务,将现代科技融入乡村治理,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围绕一个平台
构建基层治理“数字网”
元阳县在14个乡政府所在地和140个村(社区)建设乡村数智化平台,将党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平安乡村、产业发展、便民服务等融入智慧中心,实现一网统揽大小事,推动数智赋能基层治理。
规范整合共享视频监控资源,对镇、村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进行统一接入管理。如新街镇全福庄村依托“移动数字乡村”建设,利用监控远程调度指挥,建立基层治理数据库,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进行标签分组,通过“共享法庭”整合各方调解力量,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2024年共排查化解6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统筹推进乡村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如黄草岭乡创新采用群众自主、社会共建、部门共享、村集体帮扶等多元模式,推动家园周边监控安装及联网,配置124套村级公共摄像头,接入群众自装摄像头180余套,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依托乡村数字中心平台,召开120余次乡村视频调度会,提供群众服务求助27次,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聚力三个支撑
搭建基层治理“立体网”
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组建“1+1+N”网格团队并明确职责,推动网格化管理与基层党建、治理服务等深度融合。南沙镇元槟社区通过构建“社区党总支——片区——小组——小区——楼栋”架构,设置网格263个,延伸党建触角。
以志愿服务队伍为支撑,深化党建带群建,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建立梯田卫士、扶弱助困等志愿服务队。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困难群体关心关爱、文化遗产保护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南沙镇常态化开展“5颜6色”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居民参与环境整治、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凝聚社会正能量。
以多元化阵地为支撑,实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统筹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县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通过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提升使用效率,以“先试点、树典型”模式,在新街镇等乡镇打造老年幸福食堂、青年创客空间、“一老一小朝夕驿站”等特色服务场所,构建“一体多能”综合服务平台。
融合N项服务
健全基层治理“服务网”
元阳县依托数字智慧中心平台,创新“一老一小”服务、“地质灾害防控监测”“矛盾纠纷调解”等N项服务,构建全要素、全过程覆盖、全方位保障的基层治理“服务网”。
通过平台动态掌握和预警监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状态,引导志愿服务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项目。
地质灾害防控监测借助视频监控与响应联动机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如黄草岭乡根据预警监测提示,成功转移河堤村山体滑坡危及房屋安全的群众2户10人,及时化解危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我们的揪心事。”元阳县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部门联动,将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网格员等纳入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力量平台管理,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形成“专业力量+群众自治”的治理网络。
(本报通讯员 杨素梅)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