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广东省肇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协同、专业赋能、志愿同行模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
广东省肇庆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方协同、专业赋能、志愿同行”模式,扎实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15名“双百”社会工作服务督导及7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带动7700余名志愿者、联动110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孵化培育98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三个强化”凝聚多方合力
强化统筹部署。将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列入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纳入肇庆市2025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召开工作动员会和推进会,凝聚共识、明确责任,确保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强化协同配合。选取9个试点社区(其中2个省级、7个市级),建立健全“市级抓统筹、县级抓推进、镇级抓落实、社区抓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更好凝聚工作合力。
强化工作指导。出台《肇庆市2025年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细化工作内容,为试点社区开展工作提供具体指引。
“三个打造”提升专业素养
打造项目平台。牵手高校共建肇庆市社会工作校政合作阵地,召开交流会,发动社会工作领域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观察员、社会工作服务督导等多方力量,为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端州区城西街道成立肇庆市首个镇级社会工作专业学校,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全覆盖培训街道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技能。在端州区城东街道星湖社区选点建设“心灵社工”心理服务驿站,启动肇庆市“心灵社工”项目。
打造研究团队。创新开发校地合作共赢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由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肇庆校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老师牵头成立4支研究团队,通过“导师传帮带”方式,吸纳优秀人才,围绕全市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融合发展中。
打造专业课程。开发《社会工作者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服务》等6门课程,开设“社工大讲堂”“志愿服务大讲堂”,采取“在线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在线考核+线上交流”模式,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者骨干培训。今年以来,培训2200余人。广泛发动全市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志愿者等参与2025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提供公益培训课程8节,培训近1800人。
“三个聚焦”推动提质增效
聚焦实际需求。指导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起,通过入户走访、居民反馈、座谈研讨等方式,全面摸排试点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志愿服务动态管理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聚焦资源整合。推动驻镇帮扶工作队、结对共建单位等资源力量下沉试点社区,打造“党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者+N方力量”的志愿服务公益矩阵。整合高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民政、公安、工青妇等各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力量,协助试点社区培育组建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策划实施项目、打造品牌等。依托试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邻里先锋驿站、青年之家、人才驿站等阵地,实现资源共享。
聚焦优化服务。聚焦“一老一小一新一困”、应急救援、心理疏导、矛盾纠纷调解等重点人群及重点领域,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指导社区立足实际,培育“邻里情”“同心圆”“急先锋”“关爱春芽”“客家守艺人”等一批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银发生日会”“小候鸟公益暑托班”“共颂客家情”“共撑半边天”等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一社区一特色”志愿服务友好场景。
(本版内容由广东省肇庆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