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里的暖心事

“雨太大了,里外都湿透了!幸亏有全时驿站!”晚上8点,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全时驿站里,刚送完一单外卖的骑手王师傅推门而入,边说边脱下浑身湿透的外卖工装塞进烘干机。随着机器隆隆运转,不一会儿工夫,衣服被烘干了。

近年来,各地围绕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建立一批暖“新”驿站,不断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让“小哥”感受到所在城市的温暖与温馨。

在双井街道全时驿站内,桌椅、冰箱、饮用水、应急用品一应俱全,置物架旁还摆着两张简易折叠床,供大家使用。“以前暴雨天只能躲在桥下,现在驿站里能烘衣服、热饭,真是救急!”王师傅感慨。一旁的充电区,外卖骑手小陈正为电量告急的充电宝紧急“续命”,“以前雨天送餐,衣服里全是汗,手机总没电。现在驿站能免费充电、借雨具,累了还能歇会儿,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小陈说。

全时驿站如今已成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歇脚地”“充电站”,每天都上演着暖心故事。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连日来,各地暴雨不断,给快递员、外卖骑手日常配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广东省四会市,外卖骑手谢叶发在送餐途中突遇暴雨,急忙躲进了碧海湾社区暖“新”驿站里,驿站志愿者为他递上干毛巾。那一刻,谢叶发心里满是温暖。“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没想到驿站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真的太感谢了!”谢叶发说。这样的温暖并非单向输出。碧海湾社区暖“新”驿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谢叶发也主动联系碧海湾社区暖“新”驿站负责人,积极参与驿站志愿服务活动。

三伏天,空气潮湿,天气闷热。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外卖骑手洪永福像往常一样忙碌地奔波着。在连续送了几单后,洪永福感觉身体不适,头晕目眩。他强撑着将电动车骑到了熟悉的“幸福号”暖蜂驿站。驿站工作人员看到洪永福的状况,立刻让他坐下来休息,并从应急药品箱中拿出藿香正气水和清凉油,为他解暑。休息一段时间后,洪永福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他满含感激地说:“今天要不是有你们帮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每次进来都感觉像回到家一样!”

除了提供充电、休息场所外,多地驿站已然成为新就业群体信赖的“能量补给站”。

下午2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宁安巷社区红色驿站内饭香四溢,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围坐桌旁,享受着这份专属于他们的“舌尖上的温情”。“以前忙起来,下午两三点啃冷包子是常态。现在好了,每天中午送餐高峰一过,准时来驿站‘打卡’吃口热乎饭!”外卖骑手赵海涛一边享用着饭菜,一边感慨道。炎炎夏日,驿站食堂负责人总会熬一锅清甜的绿豆汤,免费提供给奔波的快递员、外卖骑手解暑。“清晨七点就开始配送,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这一碗绿豆汤下肚,真是清凉又解暑!”快递员王师傅擦着汗,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驿站不只是提供便利,还是新就业群体实现“微心愿”和成长的平台。

在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金鸡岭路社区外卖驿站内,外卖骑手王槐广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人多的时候驿站内的椅子不够坐”,这句话被社区党委书记卓德雄记在了“微心愿”清单上。三天后,5张长条椅摆进了驿站。“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这效率真是没话说!”王槐广感慨道。

在四川省成都市,驿站还和辖区高校合作,为有需求的新就业群体提供技能提升的机会。暖“新”驿站(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站)就是服务新就业群体的一个线下阵地,针对周边学校、商圈、楼宇新就业群体较多的实际情况,驿站通过和学院合作的方式,探索构建“成长有路径、技能有支撑、权益有保障、生活有温度”的服务链条,不仅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餐、车辆维修等服务,还可以提供学历教育、技能提升等机会。

晚上9点,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乐活城暖“新”驿站里依旧热闹。几位刚结束送餐晚高峰的外卖骑手围坐在桌边,分享着当天遇到的趣事:有人送单时收到顾客给的冰镇水,有人帮客户丢垃圾收到了客户的打赏……驿站墙上的“心愿树”贴满了“希望驿站越办越好”“愿大家平安顺遂”的便签。这些平凡的瞬间,正汇聚成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本报记者 鲁鹏彪)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