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北京市朝阳区近日发布《朝阳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的若干措施》,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服务保障、管理创新、融入治理等方面,推出20条任务举措,细化为50项具体任务,深化“友好朝阳 共朝美好”建设,构建“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的治理共同体。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组织根基
在团结湖街道,“红驿课堂”让学习更接地气——专职党务工作者与40余名骑手党员、入党申请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亮身份、亮承诺”活动。“课程把政策讲活了,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党员骑手李师傅感慨道。
新措施将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市场、邮政、交通等部门发挥行业党委作用,指导平台企业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各街乡利用北京市新就业群体信息系统和“友好朝阳”小程序精准摸排新就业群体情况。同时,创新政治引领手段,推广“三讲四随五送”(讲政策、讲关爱、讲安全;随手拍、随手帮、随时报、随口宣;送党组织家书、感谢信、荣誉喜报、推荐信、慰问品)全流程闭环。
此外,区级层面加大典型培树,学习外卖骑手工作室——“高丰工作室”经验,计划到2025年年底增设不少于4处“先锋骑手工作室”,打造思想引导、关爱凝聚、职业发展、融入治理的综合平台。
优化服务保障,打造友好场景
服务保障是新措施的重要板块,涵盖驿站升级、住房保障、技能提升等7项内容。朝阳区重点优化“城市驿站”体系,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企业空间等资源,打造“小而精、近而便、密而实”的全时驿站,实行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和“小哥”达人“双站长”机制,确保驿站长期运行。同时,推进“暖居工程”,统筹国企、民企和属地资源,构建“一张床、一间房”多层次住房体系。
位于六里屯街道的“晨光家园·城市建设者之家”近日正式开放,成为新就业群体安居样板。该项目共有9套房源、60个床位,租金价格为每床位900元~1200元,距离地铁6号线十里堡站仅700米。骑手小王入住后感叹:“屋内配备了全新的家具家电,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
朝阳区依托“友好朝阳”小程序上线“骑手友好服务地图”,方便新就业群体一键查找服务站点。“骑手友好服务地图”标注了全区500余个驿站和友好商户。
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新措施强调科技赋能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全面推广“友好朝阳”小程序,处理骑手“随手拍”诉求;并健全诉求分析研判机制,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及时回应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在信息化应用上,朝阳区依托“友好朝阳”小程序,首创“展码”智能登记,实现极速通行认证。打通平台订单数据与物业安防系统,骑手抵达小区后,自动识别订单位置,平均0.982秒即可智能完成信息登记并同步物业端,解决“骑手进门难、物业管理难、居民被打扰”三重矛盾。
诉求分析研判机制运行后,区级平台通过每月研判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梳理提炼新就业群体共性诉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应对,如针对骑手诉求,双井街道与北京光彩公益基金会携手签署“13社区”2.0暖“新”服务公益项目,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筑起“避风港”。
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20条’措施是在前期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超大城市治理三项行动计划20条措施基础上的升级,更聚焦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服务保障、关爱凝聚等任务,旨在提升新就业群体组织归属感、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为首都超大城市治理注入‘新’活力。”
(本报通讯员 米洋)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