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北疆党旗红”为引领,培育打造“志愿耀北疆”工作品牌,组织实施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精准有效供给的“三大行动、十个项目”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推动全区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重大战略
提升“志愿助力”行动效能
盛夏之际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满目青翠让人忘记了这里地处毛乌素沙地北缘,曾经黄沙肆虐。“全国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乌力吉德力格就是染绿这片黄沙的功臣,他带动几代人治沙造林,通过不懈努力,人进沙退,让家乡重现绿水青山。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以服务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完成“五大任务”、实施“六个工程”、开展“六个行动”,实施“绿色北疆”“先锋北疆”“健康北疆”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效能。
从黄河边志愿巡河到乌梁素海清源行动;从乌兰布和沙漠中植绿护绿到深入学校、农村牧区进行科普宣传;从在小区内进行生态环保宣讲到在城市广场上弘扬文明新风……眼下,巴彦淖尔“助力‘三北’工程·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因“志”而行,因“愿”而动,满怀热情地传递温暖与爱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围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绿色北疆”志愿服务项目,牵头组织“助力‘三北’工程·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和团员青年参与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营造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浓厚氛围。
在素有“长调故乡”之称的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历久弥新的草原“红书包”送学服务搭建起各族群众的“连心桥”。立足牧区点多、线长、面广和牧民党员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阿拉坦合力苏木明确便民服务内容、事项和地点,结合春季重点工作,将草畜平衡、安全生产、畜牧技术、电商助牧、普法教育等多个内容装进“红书包”,依托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党政副职包联嘎查的组织框架,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访、微信询访等多种方式,精准掌握牧民群众春季防火、接羔保育、饲草储备等生产生活情况。累计遍访561户,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6万份左右,惠及3500余人,推动“红书包”成为服务群众的“政策包”。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先锋北疆”志愿服务项目,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摆在突出位置,常态化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技能、送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志愿服务一线。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引导党员积极亮明身份,主动发挥“党员双报到”作用,充分展现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帮助群众解决所急所需所盼,累计推动1.48万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2765个社区党组织“牵手”结对、40.5万名在职党员下沉居住地社区入列报到,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等形式,搜集群众诉求3.6万个,帮助社区完成环境保护、卫生治理、扶弱济困等工作6.3万项。全区4.4万名在职党员担任兼职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利用业余时间配合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帮办代办、送医送药等网格志愿服务工作3.6万次。各级党代表将联系群众与“双报到、双服务”“为民办实事”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党代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实事解难题。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党代表联系群众链条3.02万个,联系点1.92万个,与党员群众结对6.96万对,帮助群众解决问题6.11万个。
2025年的世界卫生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仕奇社区街心公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护佑健康在行动 志愿服务耀北疆”暨“健康地摊”惠民行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妇女儿童健康保健、心理健康、老龄常见病慢性病咨询等服务,并针对体重管理、健康生活、科学饮食等内容进行科普宣教,充分发挥蒙医药特色优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诊疗服务。内蒙古自治区推广实施“健康北疆”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嘎查村(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组织医务志愿者开展健康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健康科普、健康义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健康需求。
围绕基层治理
提升“志愿赋能”行动效能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把志愿服务与各部门职能职责有机结合,推动各行业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守护北疆”“文化北疆”“科技北疆”等志愿服务项目,凝聚志愿服务工作合力,不断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在新巴尔虎草原深处,悠扬的马头琴声中,“北疆蓝焰”志愿服务队将消防知识宣传巧妙地融入了“那达慕”的狂欢之中。志愿者借助套马杆,向牧民演示消防绳结的打法,并将蒙古包的用火安全注意事项编成说唱歌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消防知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守护北疆”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信访代办和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开展信访调处、法律援助、安全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
在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曙光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培训课刚刚开始。“文化村长”李德戈景从基础动作到民族特色编排均亲自示范,引得村民连连拍手称赞。内蒙古自治区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引领,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进乡村、文化进社区、文化进景区等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兴安盟引进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和专家,深入乡村担任“文化村长”,建强基层文化队伍。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累计派出“文化村长”545人,覆盖816个嘎查,打造盟级示范村6个。
在鄂尔多斯,经常有一辆辆满载科技展品与知识的大篷车穿梭于校园、社区、企业间。通过开展科普大篷车现场巡展、科普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小型流动科技馆”平台作用,以“科普四季行”“暖城科普零距离”“大篷车联合行动”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将科普服务触角延伸至学校、乡镇、社区(村)、企业,切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鄂尔多斯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最佳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围绕服务群众
提升“志愿暖心”行动效能
“这几年寒暑假连续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令我受益匪浅。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切身体会到志愿服务影响力的强大,这些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阿拉善左旗额鲁特街道安达社区“常青树”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小李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眼培育北疆文化风尚,实施“关爱北疆”“青春北疆”“银龄北疆”“文明北疆”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暖心一人、温馨一群、带动一城”,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总是社区志愿者为我服务,帮我收拾家,跑去医院帮我开药……我也想为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社区做点事,我的针线活还凑合,能为街坊邻居缝缝补补,我感到很幸福。”包头市青山区先锋道街道哈达社区居民王阿姨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笑着说道。这是青山区“青庭志愿”活动的一个场景。通过打造“近邻社区·公益洗衣房”“便民小队·冰箱除臭”“企退能人·维修小家电”“暖心街坊·更换下水管”等400多项活动,为居民提供义诊、义剪、家电维修、书画辅导、反诈宣传等各类惠民服务,居民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社区治理,近万名居民直接受益。包头市青山区“青庭志愿”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炎炎夏日,外卖、快递的业务量也跟着“升温”。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党员志愿者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新就业群体需求和思想动态,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并统筹利用好各类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红色驿站等阵地作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歇脚的暖“新”志愿服务,筑起暖“新”港湾。
内蒙古自治区用心做优关爱“一老一小”志愿服务活动,用情勾勒“朝夕美好”幸福图景。广泛动员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等领域的老年知识分子开展健康知识宣传、邻里互助养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双向互助中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全区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周周行”“小手拉大手”等特色志愿服务,累计探访困难老年人20.3万人,实施针对性救助2.7万人,不断完善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志愿服务网络。同时,开展“北疆银龄”助力乡村振兴行暨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老年志愿服务集中活动,开展老年健康、防诈反诈、安全应急等主题的宣讲活动。老年志愿服务队分赴多个盟市、旗县(市、区)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奋斗镇志愿服务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锚定“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幸福目标,持续推进“党建+雷锋”社区服务新模式,为“一老一小”提供全链条优质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充分挖掘并发挥青年志愿者力量,聚焦各领域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引导青少年切实关爱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包头市紧扣“青春建功内蒙古·志愿服务耀北疆”主题,组织开展“榜样引领前行·志愿点亮青春”“送你一朵小红花——致敬榜样的力量”等系列志愿服务主题宣讲。在海拉尔区第二十届中俄蒙展销会期间,呼伦贝尔市20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蒙语、俄语翻译、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展销会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76小时,累计服务人次2.3万人。
盛夏七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赤峰市成功举办。在这场汇聚自治区各民族智慧与激情的体育盛宴背后,996名志愿者用热诚与坚守,书写了一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春赞歌,服务时长突破3万小时,参与不同场景志愿服务工作400余场次,装配转运物资3万余份,直接服务群众突破万余人次,满意度达99.8%。
志愿星火耀北疆。在内蒙古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志愿服务精神如跃动的星火汇聚成炬,280余万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深刻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核。
编后语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三大行动、十个项目”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
党建引领是志愿服务行稳致远的前提。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以“北疆党旗红”引领“志愿耀北疆”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志愿服务在各领域有序开展。
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是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围绕重大战略、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三个方面,实施十个项目,精准对接群众在政策理论学习、生态保护、健康医疗、文化生活、科技普及、特殊群体关爱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以需求为导向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元化协同合作是志愿服务高效开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发挥职能优势,联动嘎查村(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多方主体参与,整合各类社区资源,统筹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等阵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起志愿服务的强大工作合力。
品牌化建设是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的关键。培育打造“志愿耀北疆”工作品牌,以品牌为引领,规范和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通讯员 孙柏芳 王晓晨)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