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善治之石 筑幸福之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从“幸福食堂”的热乎饭菜到托幼园的欢声笑语,从“共享菜园”的泥土芬芳到睦邻节的歌舞交融……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深化多元协商、激发队伍活力,促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阿姨您好,您刚搬来华山龙湖苑吧,我是您的包户工作人员古丽,有事随时跟我联系。”库尔勒市团结街道龙湖社区网格长古丽尼沙·阿不立米提和“双报到”党员正组队逐户走访。

为实现精细化治理,库尔勒市纵向上实施“家门口党建扎根工程”,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横向上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双考核”机制,1万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其中,瑞祥社区设立政策宣传、医疗健康等服务岗位,党员主动认领并开展“暖心关爱”“普法惠千家”等活动50余次,接办“微心愿”146件;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党员双报到,服务践初心”等系列活动100余场次,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

在建设街道新华社区天合花园小区内,一片由闲置绿地改造而成的“共享菜园”近日正式开放。社区党委书记尚明杰介绍,社区通过“共享菜园议事会”,组织居民代表投票通过闲置绿地改造方案,建立“党员+居民+志愿者”共建机制,吸引32名志愿者参与,居民参与率由27%提升至69%。

群众的呼声,是基层干部的履职方向。库尔勒市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联社区包小区”聚力、议事协商聚智、“八进社区”聚势、志愿队伍聚能,将议事协商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让群众的意见充分表达、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库尔勒市深入推行“联社区包小区”结对共建机制,195个州市部门单位与76个社区202个小区结对共建,开展共建项目821个,打出“党员双报到+五项奖励措施”组合拳,党员报到率达到98.6%,累计实施志愿服务项目6.8万个。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党员干部主动包联辖区独居老人13人,定期走访慰问,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库尔勒市相关部门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共400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活动,惠及各族群众3万余人,有效破解社区服务资源不足的难题。

库尔勒市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八进社区”,整合便民服务站、小区“微网实格”阵地,设立716个民意“前哨点”,线上线下收集人民建议1445条,精准转化形成建设幸福食堂、托育中心等603项高质量民生提案。

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现在到社区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点子多、干劲足!”居民眼中的变化,折射出库尔勒市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

库尔勒市通过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形成了以年轻干部培养为动力、职业化体系为支撑、挂职干部下沉为纽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连续3年组织街道党工委书记赴四川成都、广东深圳等地观摩学习、开阔视野;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等到湖北武汉、河北石家庄学习;组织130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赴石家庄市开展3个月跟班学习锻炼,推动基层干部全方位提升能力。

此外,库尔勒市实施社区工作全科人才锻造计划,整合党群服务、矛盾调解等11类服务事项实操指南,配套“市级骨干培训+街道全员轮训”体系,每个社区至少培养2名社区工作全科人才。设立8个社区实训基地,采取“帮带导师”“一对一”帮带等方式加强对年轻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培养。

“我们辖区每个社区培养2~3名社区工作全科人才,落实社区32项便民代办服务,打破条线工作壁垒,增强社区服务大厅‘一岗通’效能。”团结街道党工委书记信冲介绍。

此外,库尔勒市构建“级别薪酬+绩效薪酬+职业津贴”激励体系,设置18级岗位序列,薪酬与岗位晋升、工作年限、职业水平直接挂钩,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事业编、公务员,不断拓宽社区工作人员发展渠道。

(本报通讯员 甄婉露)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