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为让有意义的事更专业,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它推动志愿服务的工作方式、服务理念等发生新的变化,为更高效、可持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注入新动能。
优势互补,引发“1+1>2”的效应。专业社工以人文关怀为特色,以科学方法为路径;志愿服务以无私热忱为动力,以广泛参与为优势。二者的融合,是功能互补与能力叠加,突破了单一力量的局限性,通过专业社工设计服务项目,充实壮大志愿者队伍,从而实现更具专业性的普惠服务。
资源整合,直面基层治理新挑战。“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的关键在于通过党建引领,进行资源整合,将分散的社会力量转化为系统性的治理动能,激活多方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应对精细化治理需求,提升应急响应效能。日前,在积极迎战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过程中,相关地方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发动力量,排查清除险情、为“一老一小”提供就餐送药、教育辅导等便民服务,在暴雨中传递温情,守护万家平安。
价值引领,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场域。《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这一目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价值引领和实践育人,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在本期“重点策划”栏目中记述了河北省以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推动社区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在一个个案例中,专业社工的严谨与敬业,志愿者的奉献与友爱,在每一次扶老携幼、邻里守望中传递着和谐与友善。基于志愿精神的社区互助网络的蓬勃生长,正是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等价值理念在基层的鲜活体现;而共克时艰的担当,则更深刻地诠释了爱国情怀与敬业精神。
当专业之光与志愿之火持续交融辉映,我们必将见证这样的未来:每个细微的民生需求都被精准识别、温暖托举;每一次突发的危机时刻,都有高效协同、守望相助的坚强屏障;每一个社区都跃动着自助互助、充满韧性的蓬勃生命力——这,就是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为时代提交的基层治理温暖答卷。
(本刊编辑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