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化林路街道将相苑社区成立于2019年10月,下辖锦绣江南小区,小区共有22栋楼,4568户,现有常住居民1.2万余人,是一个集商品房、拆迁安置房、公租房、廉租房于一体的大型小区。因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复杂、周边商户多,社区治理面临巨大挑战。
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将相苑社区实施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机制,以专业社工为纽带,汇聚党员、居民、社会等多方力量,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强根基,织密基层治理组织网络
构建三级联动组织体系。社区党总支以“支部建在楼宇上”为抓手,通过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起“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三级联动组织架构体系,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单元,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
发挥党员先锋协同作用。党员带头,协同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定期对小区内外安全、消防、环境等问题,进行督查巡逻。71岁老党员司学婷带领23名党员、14名志愿者组成楼长志愿服务队,以楼栋为单位,建立高效信息沟通机制,有效打破信息壁垒。针对物业服务问题,社区通过凝聚多方力量,让党员站出来,楼长指出来,社区帮起来,累计解决矛盾纠纷300余件。小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5%,物业费收缴率从65%提升至97.3%,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专业赋能提质效,精准对接多元服务需求
引入专业力量,深入摸排居民需求。为强化服务专业性与精准度,社区与专业社工机构“睦邻公益”合作,整合心理咨询、司法调解、医疗服务、校园关怀等专业力量,通过网格走访、问卷调研、居民座谈等方式,深入摸排“一老一小”和新就业群体等群众需求。
孵化特色项目,实现精准服务。专业社工在养老服务与未成年人关怀两大领域协同发力,孵化出“老有所为,以老帮老”“呵护幼苗,课后托管”“以书为媒,大手牵小手”等特色服务项目。养老服务领域,依托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开展系列活动,成立民乐团、模特队、豫剧队,并根据居民需求建立健身辅导站,带动360余位老人实现社交与身体健康双提升;未成年人关怀方面,通过课业辅导、阅读分享丰富课后生活,并针对特殊群体实施个案辅导13例。同时,组织亲子活动85场,惠及家庭1200余户,有效营造了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强化专业能力与人才培育。社区协同“睦邻公益”,邀请行业专家授课,累计开展心理咨询技巧、司法调解实务、医疗社工沟通等主题的专业培训与宣讲30余场,惠及专业社工及志愿者1356人。建立“资深社工督导+优秀人才引领”机制,通过小组活动、角色转换、共享经验,形成“专业人才带动志愿者”的良性服务网络,持续拓展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品质。
项目驱动促发展,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矩阵
社区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专业社工的引导和综合评估下,多元化设计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独特的服务品牌矩阵。
“身边的金牌调解员”项目。由第一党支部牵头建立“党员+楼长+专业司法社工”协同工作机制,培育专业调解志愿者队伍。小区23号楼楼长张晓霞作为金牌调解员中的典范,充分发挥自己在楼里的影响力,通过党员带动、学习司法社工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有效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志愿者联盟”创新激励模式。为激励志愿者奉献热情,确保各项志愿服务长期、高效运行,社区联合周边商户建立了“志愿者联盟”,志愿者凭“志愿服务卡”可在加盟商户享受打折优惠,既激励志愿者服务热情,也为商户增加了客流量,同时志愿者还为商户开展活动策划、招工招聘等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的双向奔赴。
特色项目集群形成品牌矩阵。在专业社工的策划组织下,志愿服务有效嵌入社区治理链条,社区打造“小而美”项目集群:聚焦阅读文化、建设共享书架的“读书百遍”,以及为工作繁忙居民解除后顾之忧的“有我在,请你放心工作”社区照顾服务。通过专业社工策划,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模式,为社区和谐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将相苑社区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联动工作模式,构建了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专业社工赋能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社会资源积极响应的多方共治格局,解决社区治理中的诸多难题,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将相苑社区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探索创新做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打造和谐、幸福、美丽的社区家园。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化林路街道将相苑社区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