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重庆市黔江区舟白街道路东社区的征地安置房分配现场,50余名身穿“周百通”志愿服务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穿梭,有序组织被安置群众排队抽签、领取新房钥匙,帮助606户2002名被征地拆迁安置群众入住新房。这一幕,是黔江区舟白街道路东社区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周百通”志愿服务品牌,为社区治理添彩、民生服务增温的生动场景。
社工助力 公益升温
路东社区是集政策性移民和征地拆迁安置区、新就业群体聚居区于一体的多元化城郊综合社区,常住人口3万人,有学校7所、集中安置点5个、新建居民小区2个,汇聚了7000余名移民征地拆迁安置群众、进城务工居民和新就业群体。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如何保障和改善安置群众和新就业群体创业就业、民计民生,促进邻里融合、构建和谐社区关系,成为社区治理首要难题。
在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社区积极引入黔江区顺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机构,以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和技巧,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在社工协助下,社区聚焦居民教育、养老、就业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重点群体,精心策划了假期托管公益课堂、“六送六进”养老服务、“焕新家园”环境微改造等200余场次社区活动,为10余名困境儿童配备“同伴妈妈”开展个案辅导,为39名精神障碍患者和11名散居特困老人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对10余起婚姻家庭问题介入干预,让专业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
社工团队以精准服务激活居民参与,通过入户调研挖掘居民特长,发展5名退休教师组建课业辅导队,发动“五老”组建“银龄智囊团”参与议事协商,系统培训100余名志愿者并同步孵化宣传宣讲等1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设计“服务换积分”参与机制,让居民在发挥专长中实现价值,在实质回馈中感受公益温度,在情感共鸣中激发参与热情,使社区志愿服务活跃率提升至50%,形成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联盟聚力 服务延深
“社区治理不是单兵作战,需要构建资源共享的服务生态圈。”社工机构负责人尹顺意介绍。
为了打破服务壁垒,更好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社区党总支在区委社会工作部和街道党工委指导下,吸纳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学校、社会组织等26家成员单位,成立了“周百通”志愿服务联盟。党总支书记任“盟主”,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联盟之家”,统筹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联盟成员积极链接行业单位和社会资源,发布“周百通”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服务涵盖“一老一小”关怀、公共法律服务、心理健康辅导、青少年兴趣培养等11个主题项目。
“每个项目都标注了具体活动时间,居民可灵活参与。”社区志愿者邓婷展示着活动排期表。
联盟还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和志愿服务“微创投”形式,广泛征集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各方面的“微心愿”,将收集到的100余个“微心愿”变成社区服务“微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集市”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实打实的精准服务。
“以前总怕拖累儿女,现在社区活动这么丰富,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几名经常参加活动的独居老人开心地说道。
基金赋能 治理增效
专业社工协助社区设立了志愿服务基金,通过集体经济反哺、互联网公益募捐、链接基金会资源等多元渠道,支持开展民主议事协商、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和社区志愿者招募,实现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
社区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广泛组织“邻里学、邻里帮、邻里乐、邻里和、邻里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区党员、物业、居民、企业商家和校园师生等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发社区内在活力。
社区联合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打造的骑手友好小区和暖“新”驿站,让骑手送外卖更便捷,停车充电更方便。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社区200余户安置居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实现了稳定就业,30余个安置家庭儿童顺利入园入学,20余户居民在社区创业开办商超、餐饮等,为社区生活增添便利,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10余名志愿者获评市、区优秀,路东社区获得“重庆市和谐示范社区”。
黔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表示,“周百通”模式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的治理优势。下一步,黔江区将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机制,推广“社区基金”培育计划,引入更多的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民生有保障、民主参与有渠道、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回应的基层治理闭环,让社区既充满活力又安定和谐,绘就和美社区新图景。
(作者单位:覃南锜为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李涛、向攀轩为黔江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