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至9日,云南省昭通市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威信县、镇雄县、彝良县等7个县区受灾严重,21.5万余人受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昭通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了“应急+志愿服务”的立体化抢险救灾体系,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党委擎旗,专业攻坚
面对本次特大暴雨,昭通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防汛Ⅱ级响应,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扁平化”指挥体系。全市动员1.3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组建1032支党员突击队,依托“1262”递进式预警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市财政紧急拨付1000万元,保障转移安置与道路抢通。市运管中心迅速联合交警、路政、气象等部门,建立起“一路多方”联动机制。各方力量24小时不间断巡查隐患点,全力守护抢险救灾的交通生命线。
志愿织网,基层固防
市县党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团委、乡镇发出倡议书,迅速组建由1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多支青年突击队组成的投入防汛。镇雄县开展“敲门行动”覆盖2.9万户群众,协助3652人安全撤离;威信县志愿者在安置点开设“临时课堂”,为儿童提供心理减压。在受灾严重的威信县罗布镇顺河村,30余名党员群众自发组成清障志愿队,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连续奋战两天疏通村庄道路。彝良县树林乡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成联合清淤队,48小时内清理淤泥21车次,通过“网格化+重点户”机制,精准锁定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村民主动腾房供救援队伍休整,干群同心筑起“防汛共同体”。
社会协同,多元补位
昭通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彝良蓝天救援队、镇雄蓝豹应急救援中心等7家社会组织携冲锋舟、无人机等专业装备直抵灾区,与应急部门签订“并肩作战”协议,实现志愿力量统一调度。累计出动队员186人次、装备42台(套),协助转移群众312人、运送物资5.3吨,开设“安心驿站”6处,为370名受灾群众提供心理辅导。“洪水面前,企业家更要站出来!”威信县委社会工作部与县工商联发出倡议后,200余名企业志愿者迅速集结,铲车司机们免费疏通积水路段。“这时候顾不上挣钱,能帮一把是一把!”朴素的话语映照出社会组织的家国情怀。
跨域驰援,同舟共济
暴雨初歇,昭通市志愿者尚未清洗满身泥污,便又吹响“反向驰援”的号角。市消防救援支队、镇雄蓝豹应急救援中心跨越千里奔赴贵州省榕江县,彝良蓝天救援队携专业设备奔赴重庆市万州区参与搜救,46小时完成主干道清淤、12处危房排险,协助转移群众520余人。榕江县委、县政府在感谢信中写道:“危难之际,你们雪中送炭,诠释了‘中国式团结’。”
风雨砺初心,志愿显担当。昭通市以“党委统筹、专业支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化动员体系,汇聚起磅礴力量,让志愿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云南省昭通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