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陶杰,是一位高级农艺师。33年以来,他始终坚守在家乡志愿服务一线,用实际行动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好人”“内蒙古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通辽市‘优秀志愿者’”等30余项荣誉。他的脚步踏遍了科尔沁左翼中旗9811平方千米的土地,用行动诠释着北疆“微光力量”。
骨子里的微光“烙印”
微光力量,薪火相传。“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担当。虽然退役了,但雷锋精神早已烙印在我的骨子里。”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路上,陶杰有着自己的感悟。
陶杰从小就心怀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梦想。1989年,陶杰在河北武警总队服役。在这里,他积极学习、刻苦训练、思想突出、表现优异。一次,部队政治教育课讲述了雷锋精神,他听后,内心始终不能平静。他想到,过去总是受到别人的帮助,现在自己具备了能力,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别人。于是,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急战友所需、应战友所难,热心帮助战友,他本人也因热心助人的事迹荣立个人三等功。在短暂的军旅生涯里,雷锋精神已经在他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植入血脉、融入灵魂,成为他毕生追求的目标。
1992年退役回到家乡后,陶杰成为科尔沁左翼中旗农科站的一名农业技术员。从上岗的第一天起,他就深切地感受到,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有真本事。他努力钻研,积极参与“沃土工程”、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土壤有机质提升等10余个国家级农业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研究项目,成了同事和农民群众信赖的“土专家”。
33年以来,陶杰将“一增四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进行集成推广,提高生产效率,带领农民走上科技增产的致富之路。
为民服务的“陶老师”
微光之名,家喻户晓。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民们无人不知陶杰是谁。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陶老师”。
科尔沁左翼中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24年粮食产量达48亿斤。当全旗春耕大幕拉开的时候,陶杰几乎每天都奔波在田间地头。
努日木镇罗家窑村的村民李平是陶杰的忠实“粉丝”。“我遇到种植问题后,他总会到地里指导我怎么干。有事找陶老师,陶老师肯定到。”李平感激地说。
扎根基层,默默奉献。陶杰深知农民的需求和期盼,无论是春播前的种植规划,还是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的指导服务,面对农民群众的需求,他随叫随到。在冬春农闲时节,他还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给农民。陶杰不仅将先进技术措施集成推广,还帮助农民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生产效率。
在33年的农技推广志愿服务工作中,他每年深入生产一线超210天,行程5万余公里,直接服务农民群众3000人次以上。他的足迹遍布科尔沁左翼中旗的20个苏木乡镇场、516个嘎查村屯。当年英姿飒爽的“橄榄绿”,现已成为满头花白的“志愿红”。他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科尔沁左翼中旗这片土地。
人人都知晓的志愿“达人”
微光成炬,聚沙成塔。随着科技的发展,陶杰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他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新品种、新技术及时送到千家万户。从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到开通手机智能短信平台和网络查询专家系统,再到微信群在线答疑解惑,他始终走在科技助农的前沿,通过直播平台开设农业知识小课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他组建的技术服务微信群从1个发展到了6个,累计发布农业视频1000余条、播放量300余万次,丰富生动的网课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
“通过‘乡村振兴 三农夜校’志愿服务项目,我们进行提前讲授,把知识传给农民,让农民在生产中注意细节,指导农民进行生产服务,达到‘未病先治、预防先医’的效果。只有找到每一个形成减产障碍的因素,将它提前解决掉,我们的作物才会高产高效。”陶杰说。
以陶杰为教学主体的“乡村振兴 三农夜校”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以来,共建立教学点20个,覆盖全旗21个苏木乡镇场(街道),选聘专家型志愿者12名,已开办线下培训16场,开展网络直播23场,服务农牧民群众15万余人次。每场“乡村振兴 三农夜校”直播视频的播放量均达到1万余次。
近年来,陶杰创建的“退役军人科技小院”志愿服务项目,在保康镇海沙吐嘎查打造了67亩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田,为“退役军人科技小院”提供农业科技志愿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培育带动更多退役军人成为致富带头人。目前,“退役军人科技小院”已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带动更多大学生投入志愿服务活动。
春华秋实满庭芳,栉风沐雨砥砺行。陶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志愿者对党绝对忠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根于科尔沁左翼中旗这片沃野,把理想和事业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