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习惯在一旁‘吐槽’,现在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我们从‘一旁说’变成了‘一块干’。小区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环境变好了,邻里也更亲了。”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桂湖街道桂中社区居民李阿姨说起社区的变化深有感触。
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以人民建议征集为切入口,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听事——议事——办事”全过程议事协商体系,积极推动治理模式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参与”,引导并保障居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广开言路“听事”
如何让民意渠道更畅通?桂湖街道桂东社区的“书记茶座”给出了答案。社区党委将“社区书记工作室”与当地坝坝茶文化巧妙融合,独具特色的“书记茶座”应运而生。
每周四,社区党委书记邹敏便化身为“茶掌柜”,在氤氲茶香中,与居民围坐畅谈。从一户一表改造、房屋漏水修缮到摊位占道整治等民生琐事,再到社区治理的长远蓝图,居民的心声在这里汇集。
“书记茶座”是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村(社区)党组织构建“民意直通车”网络的生动缩影。
新都区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同时联动暖新“驿”站、图书馆、坝坝茶等场所,设立20个区级、184个镇街级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并开通“香愿有你”人民建议在线征集平台,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线上线下一体的民意征集网。
集思广益“议事”
老旧小区改造腾出的“金角银边”,该建健身场所还是增设停车位?在新繁街道繁江社区,居民们曾为此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为此,繁江社区党委巧设“解忧杂货铺”议事点,引导居民有序表达、理性协商。几轮坦诚沟通后,一个兼顾活力与便利的改造方案便破茧而出。
像“解忧杂货铺”这样的特色议事阵地,新都区已经打造50余个。区委社会工作部大力构建“党建引领、组织搭台、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议事协商体系,在全区遴选30名治理骨干担任“香邻议事员”,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和党员骨干的引导协商能力。同时,将每月20日定为全区“爱邻议事日”,由居民共同商议并决定小区的公共事务,切实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落实。
精准施策“办事”
“议事不是终点,关键是把事办成、让群众可感可及。”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都区全年安排1.1亿元社区保障资金,在党组织领导和监督下,通过“一户一票”征集项目、居民议事会民主议决,精准落地860余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让民主可触摸、民生有温度。同时,新都区还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广泛链接和汇聚社会资源,精准回应民生需求。
针对部分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维修基金匮乏的问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在全区44个小区试点“院落焕新”行动,引导居民共商方案、共筹资源、共建家园。项目实施以来,居民自筹资金73万元,专项基金匹配资金67万元,落地无障碍设施加装、非机动车棚修建等82个微改造项目。
通过高效“听民声”、深入“议民事”、精准“办民需”,新都区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中信息不对称、响应不及时、参与不充分等难题,走出了一条民意直达、协商共治、精准服务的基层善治新路径。
(本报通讯员 舒枫)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