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市委、区委相关部署,以党建引领为中心,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路径,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全民参与、长效赋能”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融合根基
擘画融合蓝图。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的通知》,确立“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巩固深化”的“三步走”战略。构建“1+5+N”立体组织网络,“1”即区级层面总揽协调;“5”即精选5个基础好、代表性强的社区,先行打造标杆;“N”即联动多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组织及站点协同发力,确保方向明确、力量充沛。
创新政策激励。出台《关于激励关爱社会工作领域群体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的十条措施(试行)》,旨在激发政法、教育、卫健等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岗位的积极性,对聘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并按职称落实待遇的单位给予专项岗位补贴。措施出台后,各部门引入专业力量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积极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扎根基层、带动志愿者开展服务提供岗位保障。
联动多方资源。多渠道构建资金保障体系。链接区慈善会设立养老扶老专项基金,定向服务农村特困老人;依托慈善组织设立“荣昌区志愿服务发展基金”,聚焦项目孵化、骨干培育和激励保障等关键环节精准投入,形成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格局。
发挥专业优势 重塑志愿生态
推行导师帮带。在试点社区全面推行“社工导师制”,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志愿者“一对一”结对,量身定制帮带课程,系统传授需求评估、项目设计、活动组织等专业方法。通过指导和实践引领,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性。以市级项目点昌州街道宝城寺社区为例,组建由社区工作者、社区“管家”、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利用社会工作服务站高效联动管理志愿者,使志愿服务更加规范有序。
深耕在地组织。以深度嵌入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平台,重点培育区域内志愿服务队伍。区级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站点昌元街道桂花社区创新搭建平台,通过市、区两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效联动,培育并逐步构建起专业服务队伍。
优化服务阵地。将乡镇(街道)所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主阵地和辐射源。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志愿者积极运作下,阵地不仅成为政策理论学习宣传的重要载体,更孵化出“小院+”等基层治理品牌、承载关心关爱下一代重任的“青少年之家”以及凝聚居民自治合力的“先锋业委会”,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深化双向赋能 激发持久活力
体系共建。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向专业化发展,重庆市荣昌区棠城爱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带动和指导下,已有15名志愿者主动学习并成功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这些持证社工又以自身经历影响和带动新的志愿者向专业化发展,不仅壮大志愿者队伍规模,还促进了志愿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协同共治。创新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党员志愿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医务志愿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高校志愿者”等多方联动模式。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专业策划、组织协调、资源链接等方面优势,整合“双报到”在职党员力量,开展政策宣讲、困难帮扶等活动;联合医务志愿者结合“敬老月”等重要节点,常态化提供专业健康服务;强化与团区委及高校的沟通协作,发挥高校青年的学科专长,策划实施“公益课堂”等社区服务项目,打造多方协同共治的生动局面。
成效倍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的“双向奔赴”,体现了“科学精神”与“奉献精神”在基层实践中的深度融合。志愿者通过学习运用专业知识洞察需求、设计服务,实现从单纯“出力者”到“善治者”的角色升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志愿者协同联动,形成服务群众的最大合力和强大社会动员力,社会治理效能大大提升。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