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对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进行专门部署和安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部署下,各地聚焦重点难点,细化落实针对性政策举措,扎实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群众在人情、宴席、彩礼等方面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步发生积极变化。
“以前村里办个丧事,要吹拉弹唱、大摆宴席折腾好几天,花费很大。如今推行‘33治丧机制’,3天就能办结,不仅礼制齐全,还能省差不多1万块钱。”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大用镇凉水井村村民陈女士为母亲操办丧事后,深有感触地说。
贵州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宣战”。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推行“村民动议、村委商议、乡镇决议”三议工作法,把“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等标准写入村民自治章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联合吕孖、高求等11个村寨,创新推出“跨村合约”,对婚事彩礼、酒席办理、文明送礼等作出统一详细的约定……
不仅如此,贵州省委社会工作部、省精神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宗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推进婚丧嫁娶移风易俗的通知》,聚焦群众关切,提出将“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纳入基层群众自治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为婚丧嫁娶立规矩,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进移风易俗,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
为破解高价彩礼治理难题,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下,安徽省开展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工作,村干部、党员、“五老”等带头签订承诺书,上门帮办喜事,引导群众抵制婚俗陋习。
“老哥,咱党员得做榜样,婚俗改革得从咱自家做起!”得知村里党员老张的闺女要出嫁,宿州市萧县杨楼镇新廷社区工作人员立刻带着政策上门,一边递上移风易俗宣传册,一边详细讲解简办婚礼的好处,“党员干部带头节俭,乡亲们才能跟着学。”这番掏心窝子的话让老张当场拍板,婚礼简办,5户家庭纷纷效仿,成了当地婚俗改革的鲜活案例。
蚌埠、滁州、马鞍山等地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建立婚丧喜庆报告制度,组织党政机关干部职工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形成“干部带头、群众跟进”的示范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多地将村规民约作为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让文明行为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乡亲们,今天咱们再议议‘人情减负’的事儿!”日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青铜峡镇沃沙村的文化长廊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田玉玲的吆喝声引来众多村民。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村里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现在规定彩礼不超过8.6万元,亲戚的礼金不超过500元、其他人不超过300元,待客桌数不超过10桌。”村民王登川说,“以前婚丧嫁娶花费不少,大家都在发愁这个事情,现在轻松多了。”沃沙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让移风易俗从墙上“走进”村民心里。
沃沙村的做法在宁夏并非个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深入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行动,深入12个县(区)、20个村(社区)调研指导,及时协调解决专项治理问题。同时,把遏制高额彩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的抓手和突破口,全区1.2万余名村干部全部签订村规民约承诺书,带头遵纪守约并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移风易俗,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移风易俗,既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也离不开“柔性”的宣传引导。在河北省邯郸市邱县街头,一幅《心比金坚》的漫画引得众人驻足:身着喜服的新人携手而立,身后村规民约展板上“抵制高价彩礼”的标语鲜亮夺目。这是邱县县委社会工作部通过主题漫画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的生动缩影。南辛店乡西仁义庄村将孝德文化和家风家训内容与孝老敬亲、抵制高价彩礼、摒弃陈规陋习相结合,以漫画形式装饰乡村的同时,更做“活”了乡村文化,育“实”了乡风文明。“这些漫画通俗有趣,大家都愿意看,不知不觉就把道理记在心里了。”村民们由衷感慨道。
各地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作为移风易俗的切入点,用“刚性”制度立规矩,以“柔性”引导润人心,让移风易俗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