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心帮扶的“助老食堂”到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暖心驿站”;从十字路口的文明劝导到街头社区的爱心义诊……志愿者的身影遍布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的每个角落。近年来,坊子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全区域、全方位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彰显。
打破壁垒聚合力
日前,2025年潍坊市足球超级杯赛D组一场小组赛在鲁能足球学校开赛,来自潍坊市坊子区志愿服务联合会、鲲鹏应急救援中心的100余名优秀志愿者,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为赛事筑牢保障网。“这些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是这场赛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坊子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林晓鹏介绍。
今年以来,坊子区紧紧围绕优化组织、打造品牌、创新保障三大维度,完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进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通过优化志愿服务组织框架,建立起部门单位、社会组织、街道、社区、志愿者有效联动桥梁,激活全区志愿服务力量。坊子区构建了“1+3+N”全域协同机制,以潍坊市坊子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为枢纽,部门、街道、社会组织三方主体协同联动,辐射全区N支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已组建644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8.17万人。
品牌引领添温度
今年暑期,“捐资助学·圆梦大学”志愿服务项目如约而至。“高考结束后,我们对即将升入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进行摸排核实,在学费、物资等方面给予帮助。”潍坊市坊子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冯守平介绍,该捐资助学项目已连续开展12年,共捐助物资款项500多万元,帮助708名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
潍坊市坊子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指导协调全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从社会最关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着手,通过开展主题化、项目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擦亮“聚爱有坊”特色服务品牌。聚焦“一老一小”重点需求,打造“一碗馄饨”低保老年人关爱项目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小哥来吧”暖心驿站,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提供“温馨港湾”。
为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群众生活,坊子区推出“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召集令”,以重大节日为节点,每月发布志愿服务主题,鼓励志愿者广泛参与,打造服务品牌矩阵。先后开展“文明祭扫 绿色生活”“助力中高考”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服务群众60万余人次,以最直接的方式诠释“聚爱有坊”的行动真谛。
多元保障固根基
“以前参加志愿服务经常担心发生意外,现在有了‘坊子志愿保’,心里踏实多了。”潍坊市坊子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国萍说。去年,坊子区在潍坊市内首创推出“坊子志愿保”,这份由保险公司、志愿服务发展基金、志愿服务组织三方共担的保险,为活跃志愿者提供全年意外伤害、医疗救助保障。
坊子区通过建立资金、保险、激励等多方面保障机制,提高志愿服务可持续性和志愿者积极性。依托区慈善总会,打造潍坊市首个志愿服务发展基金,募集社会捐赠35万元,专项用于队伍培训、优秀案例奖励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媒体+表彰”宣传激励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志愿服务体系内生动力。
在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方面,坊子区凤凰街道崇文社区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指导、物业服务企业配合、志愿群众参与的专业服务队。创新“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链接潍坊市畅想艺术团、潍坊爱心义工等机构资源,开展“星光”人才计划,以社区为志愿服务主阵地,目前已为60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赋能。
(本报通讯员 徐晓男 苏宁)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