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句半个世纪前的誓言,依然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退休党员宋凤英心中激荡。
这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用一生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始终在机械系统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也以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197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宋凤英被分配到现在的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工作。“我们就像淘金者一样,筛选、编译、出版技术文摘,在工作点滴中积累和进步。”回忆起初到单位的情景,她记忆犹新。20世纪70年代,这些整理翻译的文献资料成为推动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宋凤英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工作,只为确保每一个技术参数、每一张图纸的准确无误。“我们深知,这份工作承载的不仅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对科技报国的责任与担当。”她说。
1998年至1999年间,宋凤英参加重点课题研究与项目推广,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在机械行业内示范推广。该项目的实施,使数十家应用该技术的企业取得丰硕成果,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推动了我国制造业改革创新的快速发展。宋凤英亲身经历了国家与本行业多次的改革发展变化。“从铅字排版到计算机排版,从纸质文献到数据库建设,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一次挑战。”
作为业务骨干,宋凤英带头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努力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已形成科技信息研究、图书和期刊出版等全方位专业知识服务体系。
“集知播识、科技报国,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宋凤英说,“即使退休多年,我们这些老党员的心,也始终与行业发展、单位紧紧相连。”让她倍感温暖的是,单位党委始终把关心离退休干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仅落实各项生活保障,还经常组织健康讲座、文化活动和参观学习等。“这份关怀,不仅体现在无微不至的生活保障上,更传递着党组织深切的关心与惦念。”宋凤英说。
对于宋凤英这样的老党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指导所属党组织与其建立了联系服务机制。“老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联合会党委书记徐念沙表示。
退休后,宋凤英仍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保持政治敏锐性;广泛阅读文史哲等书籍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关心和支持单位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担当。
“百年来,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我只是其中平凡的一员。”宋凤英寄语年轻党员:“要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范晓翌)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