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主动破题、创新实践,以提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抓手,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做实服务管理,把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一张网”织密组织体系,有形有效抓覆盖。推进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是抓好新就业群体党建的重要任务。南昌市实施“洪城红”新兴领域党建红色领航三年行动,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新就业群体党员纳管率达100%,平台企业、合作企业、网点站点党组织全覆盖。坚持精准摸底。推动平台企业完善用工信息登记制度,增加采集党员身份项目,建立“社会工作部门全面筛查+行业部门系统核查+街道(镇)摸底排查”三级联查机制,通过查找台账、数据比对、站点走访等方式开展新就业群体及流动党员摸排。今年以来,摸排18.7万名新就业群体,与2667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取得直接联系。坚持大抓基础。对新就业群体发展党员实行计划单列,采取“行业推荐、属地培养”模式吸纳280名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选拔56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善于奉献的党员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新就业群体党组织书记。坚持抓纲带目。依托行业党委、合作企业和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在经营网点、配送站点、司机车队和运输路线等关键点灵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联建、行业共建、派驻帮建和孵化组建等多种形式,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党支部126个。
“一揽子”政策集成资源,关爱服务暖人心。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提升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结合起来,是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的关键之举。南昌市着眼友好场景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畅通诉求反映渠道等方面,打好关爱凝聚组合拳。聚焦友好场景建设。以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为牵引,深入实施“暖新、强新、凝新、融新、护新”行动,打造系统化、场景化的新就业群体友好生态,建成108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楼宇、商圈),解决86个小区车难停、楼难找等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建设249个暖“新”驿站、56个“司机之家”,在网约车司机聚集地打造“三站一场”(南昌站、南昌西站、南昌东站、昌北机场)网约车司机驿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相关平台企业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压实平台企业管理责任。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方面强化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组织新就业群体开展免费疗休养和体检活动,实施关爱快递员“暖蜂行动”;举办“小哥生日会”,开展补充工伤保险试点等工作。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构建“新就业群体—党员—党组织—行业党组织—主管部门”诉求收集办理工作闭环,实行“党组织书记+新就业群体党员+新就业群体”结对联系帮带机制,明确诉求处置程序、时限。实施“小哥成长工程”,整合行业管理部门、群团组织、高校、企业等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在职学历提升、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
“一股绳”汇聚新兴力量,参与治理展形象。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关键是要找准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切入点,提升新就业群体参与度。南昌市坚持把新就业群体党建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发挥“民情前哨”作用。精准把握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大、服务范围广、熟悉社区情况等特质,选聘优秀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兼任社区网格员。积极引导他们以网格小事“随手帮”、安全隐患“随手拍”等形式,参与社区治安巡查、安全隐患排查、文明城市宣传、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200余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累计提供有效线索8300余条。发挥“城市名片”作用。引导1800余名新就业群体主动接触、服务外来游客,宣传南昌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城市魅力,讲好“南昌故事”、传播南昌“好声音”;每年200多名网约车司机积极参与“爱心送考”活动,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
(作者系中共南昌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