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钱约定”里的共富密码

盛夏的生产线上,攀枝花市迷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周江林看着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显示屏说道:“今天1.2万瓶水下线,我们企业今天的生产任务完成了,村集体账户又可以入账60元。虽然每2瓶水提1分钱看着少,可咱村的15户乡亲去年靠它就挣了15万!”这句话,揭开了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共富”的创新密码。

在米易县丙谷镇橄榄河村,村企党建结对让20亩闲置土地焕发新生。村党支部将土地流转给攀枝花市迷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标准化厂房,新增6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企业完成技改升级后,矿泉水年产能从5万吨跃升至20万吨,为企业扩能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村企党建结对也注重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企业与村集体创新推出“土地入股+销售分成”模式,承诺年固定分红3万元,每售2瓶水提取1分钱注入集体经济。如今,橄榄河村集体年增收稳定在15万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签订共富协议,形成“组织共建、项目共营、利润共享”机制,分红的这笔钱也被用于村里的道路维修、养老服务等公共事业。这种模式让村集体资源“活”了起来,也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党建引领带来的实惠。

“现在咱们也是‘三金农民’哩!”几位橄榄河村村民掰着指头算账:土地流转拿“租金”,资金入股分“股金”,进厂务工挣“薪金”。

为破解农户增收路径单一问题,米易县动员5社15户农户以20亩土地流转收益350万元入股攀枝花市迷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建立“10年周期+10%年分红+本金保障”机制,实现年分红35万元,10年后全额返还本金,彻底打消农户“怕亏本”的顾虑。

一位橄榄河村民表示,去年仅股金分红就拿到2万多元,加上在企业务工的工资,年收入达到了8.4万元。这一模式既保障农户“零风险增收”,又为企业降低现金流成本,形成“农户稳定获益、企业轻装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农户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树立典范。

走进攀枝花市迷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建展厅,一面公益文化墙格外醒目:2023年捐赠物资的装车现场,2024年为低保户送慰问品的暖心场景,2025年开展捐赠仪式的活动现场……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足迹。

据了解,该公司实行“普惠公益+专项基金”双轨并行模式,投入了230余万元开展公益事业,同步建立“迷昜助学基金”强化低收入群体子女教育兜底。这种“企业反哺社会、社会滋养企业”的共富生态,已带动全县企业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超500万元。

从两瓶水的“1分钱约定”,到村企联动的“三金模式”,再到全县域的公益反哺,米易县通过激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红色动能”,探索出“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发展力凝聚为治理力”的有效路径,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本报通讯员 谭荐文)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