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数字技术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昆山市坚持“党建引领、数据为基、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构建起覆盖“人、房、车、事”全要素的智慧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区治理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由“单向管理”向“共建共治”迈进。
加强党建引领与组织协同的机制创新。昆山市通过构建“党组织——技术平台——党员先锋”联动机制,有效弥合技术应用中“重硬件轻服务”的实践缝隙,将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组织嵌入和路径整合的协同发力与治理机制创新。在组织体系上,积极推进“四级联动”网络,建设“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将在册党员纳入小区治理力量,由党员兼任网格员,并通过网格管理小程序实时上报问题,使治理触角延伸至楼栋单元以及居民个体。这一治理模式既能确保智慧平台的数据采集能够向下穿透,又能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居民参与,有效提升治理平台活跃度。在路径整合上,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智慧赋能社区治理的跨系统、多要素协同。
探索数据基座与智能响应的联动路径。昆山市通过构建“数据集成——场景适配——预警响应”三阶赋能路径,有效打破数据壁垒、强化系统响应,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夯实数据底座,打通要素链条。开发区建设“158”大数据平台,打造基础数据底座,涵盖辖区人口、房屋、车辆等信息,并通过“社区治理数字大屏”,实现区级与社区端的数据联动。系统在租客变更等场景中可自动关联房东备案与流动人口数据,为下游应用与智能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聚焦场景应用,推动服务闭环。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开发区辖区内85家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开放管理端口、将20项服务指标接入平台,居民通过“鹿路通”报修后实现自动派单,物业服务企业当日响应,根据居民报修内容规定办结时限,超期工单将触发预警,由社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及时跟进处办。建立智能预警与处置闭环机制,提升响应速度与治理精准度。借助平台对小区诉求、热线数据与运维指标进行常态化分析,按诉求量实施分级预警并联动社区党组织书记、网格员与属地部门快速处置。
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共治网络。昆山市通过建立“机制激励——平台联动——资源整合”三维协同策略,有效重构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将空间资源转化为共治效能。打造线上家庭积分管理平台,完善激励机制,精准识别不同主体的参与路径与贡献规则,构建差异化积分与信用体系。陆家镇车塘社区建立“分类积分卡”,将党员、自住人员、租住人员纳入同一激励框架。其中,党员“先锋积分卡”侧重组织生活和志愿服务;自住人员“家庭积分卡”覆盖垃圾分类等公共行为;租住人员“个人积分卡”聚焦文明履约。积分不仅可兑换生活物资和服务权益,还能抵扣物业费、挂钩社区服务,形成从物资提供到服务兑现的激励升级,有效提升流动人口与弱参与群体的责任意识和社区服务参与率。加强联动处置,构建以平台为枢纽的分级响应与协同行动机制。开发区建立“四色预警”机制,将辖区222个小区按诉求量分级,标为红、橙、黄、绿四色。如果居民诉求达同期90%,小区标志颜色即跳转为红色,触达短信提醒社区党组织书记及时关注小区居民诉求热点,社区工作者也能通过平台查看诉求分类,及时开展“物业专项整治”行动。整合公共资源,探索政府监管、社区治理与市场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开发区依托智慧平台,基于“停车指数”动态监测小区内车位供需情况,并对外来车辆实行限时计费,将公共收益用于社区治理。同时,对重点车辆轨迹与数据访问实行分级授权,仅授权管理员可查询,在提升治理精度的同时有效保障居民隐私安全。
(江苏省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