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智”提升服务之“质”(大家谈)

肖栋支

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通过实施《“新享十惠·共富共美”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条措施》,创新运用数智化手段,构建“管理上网、诉求扫码、进门刷脸”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以科技之“智”提升服务之“质”,让新就业群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社区通”搭建“智慧党建”平台。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管理痛点,西区打破组织壁垒,依托“社区通”线上平台实现党员动态管理全覆盖。平台集成“云端支部”、流动党员报到、线上“三会一课”等功能,确保新就业群体党员“在网”可管、教育“在线”可学、服务“在家”可享。

“二维码”畅通“需求解码”通道。转变服务模式,在驿站及社区服务点布设“专属服务码”,将扫码作为服务新就业群体端口前移的关键触点。后台通过智能分拣、责任部门签收、限时响应及满意度评价形成闭环运行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从“配餐制”到“点餐制”的精准转变。数据驱动下,累计开展急救培训、法律咨询、子女托管等活动10余次,服务供给紧跟需求变化,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用户满意度达95%以上。

“通行证”打通“进站入户”堵点。聚焦新就业群体“进门难、休息难、充电难”等堵点,以西区清香坪街道路北社区为试点,联合工会、物业服务企业在驿站、小区活动室安装“刷脸认证”系统。该系统简化身份核验流程,解决时间错配和准入难题,注册用户可24小时无障碍进入,使用休息、充电、饮水等设施。服务阵地由此转化为新就业群体“想得起、找得到、进得去、用得好”的温馨港湾。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