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创新打造“小平故里·暖新同行”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推出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22条措施和暖“新”10件事,精心绘制“政治强新、场景惠新、服务暖新、治理融新”温暖画卷,助力他们在“红色沃土”上扎根成长。
要让流动的群体凝聚起来、发挥作用,党建引领是关键。广安市建立“两新”工委抓总、行业归口、部门协同、街道兜底的党建责任体系,抓好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方式,精准摸排流动党员,采取单建、区域建等方式组建50个新就业群体党组织。
邻水县百事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琼芳在当选公司党支部书记后深有体会地说:“党建引领不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还与党委、政府建立了直接对话的交流渠道。”
针对党员人数少、党组织覆盖有限的现实困境,广安市将群团组织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工作覆盖的重要抓手。新就业群体工会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入会人数居全省前列;团市委向新就业群体推出“爱心蜀托”假期托管班、青创集市等公益项目;市妇联举办巾帼电商人才培训班,创新“妇女微家”工作法,持续推进“妇女之家”阵地建设。
除了具有工作地点流动、时间碎片化、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特性,新就业群体还面临停车难、休息难、发展难等困境。如何精准对接他们的多元需求?广安市打出一套务实的“组合拳”。
在广安港“暖心之家”,货车司机不仅能享受免费停车、8元低价用餐、10元低价住宿,还能实时查询港口货源信息。这得益于广安市构建的“小平故里红”党群服务红色矩阵。目前,已累计开放361个暖“新”驿站,在主城区打造“15分钟服务圈”。
不仅如此,服务触角还在不断延伸。广安市聚焦新就业群体找路难、进门难、充电难等问题,试点打造“骑手友好型社区”,在热门商圈推进“友好商圈”建设,规划建设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探索“党委搭台、部门协同、企业入驻、社会参与”新模式。
新就业群体就业形式灵活,普遍面临归属感缺失、权益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广安市针对这一问题,计划每年推出一批暖“新”实事,全方位回应新就业群体需求。
今年,广安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广安开放大学共建“广安小哥学院”,主动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向新就业群体提供1000个免费健康体检名额;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面向新就业群体免费开放职业培训20期;集中发布“点亮微心愿”“暖‘新’守护”等11个志愿服务项目,向全社会发出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倡议,100余家“爱心商户”推出“骑手折扣餐”“骑手休息角”等爱心服务。
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助力职业发展再到全社会尊重关爱,广安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的“家”。
提升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尊严是新就业群体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广安市着力构建新就业群体荣誉体系与支持网络,让奋斗者被看见、被尊重。
广安市累计选树新就业群体劳模、市人大代表28人,快递员、“电商主播”参与城市建设,积极履职发声。在华蓥市“快递小哥节”上,12名快递员站上领奖台,成为助力城市发展的佼佼者。
广安市引导组建“賨骑小哥”“賨州红运”等30支志愿服务队,聘任100余名优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社情民意观察员。他们凭借熟门熟路的优势和“移动探头”的敏锐,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活跃先锋。
在广安市,这股“新”力量也在向乡村延伸。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授予60名网络红人“广安文旅推荐官”称号,同时,启动“红色主播乡村振兴公益行”活动,推动广安市乡村文旅破圈走红。
(本报通讯员 杜佳洋)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