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聚焦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等“四化”建设,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构建志愿服务运行体系。加强志愿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志愿服务质效的基础。广泛征集需求。深入社区、企业车间等场所,通过固定联络点、定期走访、线上问卷、居民议事会等渠道,开展志愿服务需求征集。制定管理流程。阳信县构建志愿服务“需求征集——项目设计——资源对接——落地执行——成效评估”等五步闭环流程,为志愿服务团队提供服务流程依据,提升志愿服务的规范性。进行效能评估。建立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形成长效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的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确定5个方面24项具体评估指标。评估过程问效于民,通过服务对象回访、第三方测评等方式,考核是否真正纾解民忧、是否建立可持续的服务模式、是否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品牌化塑造志愿服务价值认同。打造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是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志愿服务品牌动态评估与更新机制,定期从服务覆盖面、群众满意度、社会影响力等维度开展评估。打造“暖新守护”“和事佬”等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志愿服务品牌,选树10名优秀志愿者,形成覆盖不同群体和领域的品牌矩阵和先进典型。对学雷锋驿站等运行成熟、群众认可度高的志愿服务阵地,加强宣传推广,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度。系统总结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的相关经验,编制《志愿服务品牌化指导手册》。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推广优秀志愿服务品牌,为培育新的志愿服务品牌提供参考样本。
项目化拓展志愿服务培育措施。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建立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库。搭建孵化载体。将县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作为汇聚民智的主要平台,坚持以赛促创、以赛促育、以赛促优。以创意比赛形式,广泛发动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直接提出志愿服务需求和项目创意。做实支持保障。以1个县级志愿服务孵化基地、3个社区共创空间、N个学雷锋驿站为基础,提供志愿服务项目运作阵地支撑,免费提供办公空间和基础设备,降低志愿服务项目的运行成本。成立县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制定“资源、需求、项目”3张清单,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资源统筹配置。建立县级志愿服务基金和社区基金,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募集、企业赞助等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大赛奖励、优秀项目扶持、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等。分类指导培育。针对个人或团队提出的创新点子,帮助其完善项目设计、组建团队、落地实施,将“好想法”培育成“好项目”。对现有运行良好的成熟项目,支持其进行服务内容深化、覆盖范围扩大、运作模式升级,提升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对服务领域相近、目标群体相似或资源互补的零散服务、小型项目,推动其进行资源整合、团队融合、流程优化,形成更具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的项目。
专业化促进志愿服务发展动能。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发展专业性组织,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是提升志愿服务质效的有力保障。强化能力建设,赋能项目团队。组织全县138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成立志愿服务“导师团”,为志愿服务团队提供系统化培训。深化资源链接,精准匹配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作用,建立应急救援、心理咨询、急救护理、法律援助等专业志愿服务人才库,当服务事项涉及特定专业领域需求时,能够迅速响应、精准匹配具备资质的专业志愿者或相关机构。持续深耕领域,提升服务深度。细分不同领域,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社会组织对接,开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类别的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在特定服务领域深耕细作,通过积累经验、研究需求、优化模式,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及群众满意度。
(作者系中共阳信县委副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