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域友好场景,做实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工作实践)

熊毅 王茹婕

湖北省襄阳市将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抓手,直面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以系统性思维、创新性举措,打造“进门畅、歇脚便、烦有诉、权能维、业可升、融得进”的全方位友好场景,走出一条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与城市温度的新路径。

坚持系统谋划

筑牢友好场景制度根基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构建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标准体系。压实“责任链”。将友好场景建设纳入“两新”工委书记领办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建立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市住建、交通运输、人社等30余个部门协同联动的责任体系。绘制“路线图”。出台《襄阳市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标准指引》,明确涵盖服务阵地、便捷通行、权益保障、赋能成长等6大类14项具体建设标准及实施细则。配套制定《“友好小区”建设行动方案》,细化小区设施配置、出入管理等要求,为基层实践提供清晰路径。办好“实在事”。连续三年开展“我为新就业群体办实事”活动,汇总服务保障政策“大礼包”,目前已累计征集并解决停车位增设、充电桩建设、食堂优惠等事项,将政策措施转化为新就业群体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成效。

聚焦急难愁盼

构建暖心关爱服务网络

围绕新就业群体诉求,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精准破解高频痛点,打造暖心服务体系。搭建“避风港”。坚持“群体聚集在哪里、驿站就建设到哪里”,紧密贴合新就业群体现实需求,充分利用全市3300余座“红色驿站”、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站点,高标准建设30个“蜂享+”新就业群体能量站,确保服务无遗漏、不间断。畅通“进门路”。市、县两级开展“牵手行动”,促进外卖骑手与物业保安建立和谐关系。制定解决“进门难”16条措施,在100个小区安装“智慧门岗”系统,绘制并发放“骑手友好路线图”,帮助快递员、外卖骑手便捷通行。保障“盘中餐”。推动182家餐饮店、便利店组成“暖新联盟”,推出消费满减、专属套餐等活动,城区68家幸福食堂挂牌“小哥食堂”,让小哥跑单间隙能吃上“热乎饭”。构筑“权益盾”。搭建新就业群体诉求受理平台,配套建立接诉即办、闭环管理机制。结合新就业群体工作特点和常见法律问题,组织编写法律知识实用手册,在快递、外卖站点设立“权益保障站”“法律服务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强化赋能融入

激发职业成长内生动能

着力搭建能力提升与价值实现平台,增强新就业群体职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提能“加油站”。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平台及发展支持。联合邮政管理局举办快递业职业技能竞赛,9支队伍45名选手同台竞技。织密关怀“防护网”。联合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联系帮扶,发放慰问金及物资近百万元,解决新就业群体“微心愿”2000余个。开展健康义诊、心理疏导等活动,免费办理健康证,持续守护新就业群体身心健康。谷城县签订《网络直播行业集体合同》,达成最低月薪标准、权益保障等相关事项约定。提升治理参与度。招募200余名新就业群体志愿者担任民情信息收集、文明宣传、平安巡查、应急响应、暖心服务“五大员”,开展“顺手公益”活动,提升其职业荣誉感。东津新区开展“先锋骑手”评选活动,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樊城区建立“社区派单、小哥快报、社区反馈”闭环机制,让外卖骑手成为街区“民情前哨”。

(作者单位均为湖北省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