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轮值书记”解锁基层治理的新密钥

黔南州瓮安县银盏镇江口坝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贾应祥处理居民矛盾的方式正在悄然转变:从“单打独斗”到联动网格员、民警协同解决。这一变化,源于银盏镇推行的“轮值书记”制度。

2023年,为提升镇、村(社区)干部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银盏镇实行“轮值书记”制度,让干部轮流“当家”,即镇党政班子成员轮流担任两周镇党委书记,村(社区)“两委”成员轮流担任两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别负责履行“一把手”职责,统筹各项工作。这一用实战为基层工作者赋能的做法,取得明显效果。

县委社会工作部以“激活末梢、联动上下”为目标,将银盏镇这一做法扩展到全县探索,成为瓮安县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并提炼出“六个一”工作机制(主持例会、对接专项、召开群众会、解决急难愁盼、提发展建议、开轮值交流会)。同时制定银盏镇“轮值书记”工作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保障这一举措的落地实效。新华村“轮值书记”杨梅推行“每周群众会”,其收集的“农厕改造选址”建议被采纳,带动全村改厕率达85%。

“轮值书记”回到原岗位,轮值时的工作如何继续?瓮安县还为此探索“前后轮值事务交接”制度,确保工作的连续性。木老坪社区前任“轮值书记”提出的“腐殖土生产项目”,由下一任“轮值书记”接力推进,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万元,有效破解了“轮值短期化、工作碎片化”难题。

“当‘轮值书记’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十指弹琴’。”曾因业务不熟而手忙脚乱的贾应祥,如今已能独立策划社区治理相关项目。在他的主导下,江口坝社区建立了“业主自治委员会”,解决了飞线充电、垃圾清运等12个民生难题。

“轮值书记”制度的成效还在“升级”。去年以来,通过“轮值书记”制度,瓮安县103名党员干部参与轮值940余人次,解决群众“关键小事”4300余件,调解纠纷4100余起。同时,瓮安县建立了一个有100余人组成的后备人才库,其中35岁以下的占78%。

如今,瓮安县的“轮值书记”制度,用创新钥匙打开了基层治理新局面,在轮值过程中不断培育“能扛事、善成事”的基层年轻骨干。

(本报通讯员 罗顺辉 李天豪)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