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不仅耐心倾听我的烦恼,还帮我和银行沟通协调,争取到了分期还款,减轻了我的生活压力。”提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开展的暖心帮扶行动,洛江区双阳街道朝阳社区新定居的外来务工人员张某感激不已。这是洛江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心理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洛江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心理服务+数字治理”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党组织搭台、专业力量支撑、志愿服务补充,以“心”赋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服务效能。
“以前是‘就事论事’,现在更注重‘解开心结’,党员志愿者主动认领‘心理调节岗’,通过‘拉家常’‘掏心窝’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许多看似复杂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找到了更柔和的化解路径。”洛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洛江区万安街道后埭社区,由社区党支部牵头打造的“心Fang工作室”的标识引入注目。这里不仅是社区的“红色议事厅”,也是在党员带头践行“望闻问切”心理四诊工作法基础上,联合心理咨询师与党员志愿者发挥专业力量的服务阵地。社区党员主动亮身份、领任务,与心理咨询师结对包联群众个案,深入剖析矛盾背后的心理动因和情绪淤堵,帮助群众理顺心气、化解怨气。如今,“党建引领+心理服务+数字治理”的基层治理探索已推广至万安、双阳街道的11个试点社区,真正将心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推动社区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
要让社会心理服务精准触达不同群体,强大的资源整合与统筹能力是关键。洛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统筹协调民政等部门和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引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源,共同进驻“心理+”基层治理实践站。其中“青苗成长计划”通过党员家长结对、心理剧展演等活动,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银龄守护计划”组织关爱团队,开设健康课堂、智能手机班,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面向新就业群体的“融入计划”,重点提供了压力疏导与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各类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心理调适与辅导活动有序推进,惠及各类群体1500余人。
此外,洛江区还依托“智治协同助手”,探索推出“社工危机干预”项目,并建立“心灵之窗”线上协同转介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覆盖面。
在双阳街道伟宏花园城小区,依托原有暖“新”驿站升级而成的“小哥元气空间”格外热闹。由社区党员志愿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心理服务协会志愿者组成的“暖‘新’服务联盟”,积极为友好场景建设贡献力量。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穿梭其间,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明亮的休憩区里,党员志愿者将“心灵书屋”图书归类排列;私密的谈心室内,驻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正为骑手做压力测评……“小哥元气空间”还设置了“情绪宣泄室”等功能区,配套推出小哥食堂、爱心商户等实体友好场景。
伟宏花园城小区在今年2月挂牌成立了“心理+”基层治理实践站。随后,洛江区正式启动“亲‘新’洛江·友好三区”项目。目前,已在全区6个乡镇(街道)提升打造友好示范小区7个、推出服务创优社区项目4个。各社区、小区的党员志愿者牵头组建“小哥服务队”,常态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轨服务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心理+’的深度赋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在党建引领、多方协同中,持续擦亮‘幸福洛江’的民生底色,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注入持久‘心’动能。”洛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通讯员 钟燕珑 曾昭嵘)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