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开展“解题暖心大走访”工作

拉近干群关系的“暖心距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小区不仅清理出1300平方米的空地做便民临时停车场,还把路面破损、墙皮脱落的地方修好了,现在生活环境比之前强太多了。”家住吉林省吉林市湘潭街道东风社区棋盘龙凤苑小区的张师傅深切感受着小区的变化,脸上满是笑容。

这一系列喜人的变化得益于吉林市深入开展的“解题暖心大走访”工作。今年,吉林市出台《关于深化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常态化开展解题暖心大走访的工作方案》,市委书记亲自点题,强化工作统筹,先后3次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推进会、培训会,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解题暖心大走访”工作明确目标,即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让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走到大街小巷,走进百姓家中,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通过此次“大走访”工作,吉林市畅通了与群众联系的渠道,最大程度熟悉群众真实情况、最大可能掌握所思所想所盼、最大努力解决合理合法诉求,力争用1年左右时间实现辖区村(居)民遍访,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让辖区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解题暖心大走访”服务成效。

在吉林市永吉县一拉溪镇,一场“走访”与“解困”的双向奔赴,实现了信访群众从“上访”到“稳心”的转变。镇领导干部在“大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关某因生活困难产生了心理波动进而持续上访。对此,镇政府积极对接,结合域内河道保洁工作的现实需要,协调当地企业聘用其为保洁员,帮助关某每月增加收入1600元,不仅生活质量有了改善,也彻底打消了顾虑,主动停止上访。如今,关某每天通过社交软件主动向镇党委书记汇报河道情况,从“信访人”变成了基层治理参与者。

“在‘大走访’过程中,镇领导干部同步开展防火防汛、产业发展、三资清理等基层重点工作,让走访既‘走心’又‘走实’。”一拉溪镇党委书记张宏民介绍道。

群众多样化诉求在“大走访”中逐一被记录、分类化解。吉林市创新建立“未诉先办”“接诉即办”“吹哨报到”“提级会商”机制,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就“解题暖心大走访”中发现的矛盾问题,特别是群众“面对面”提出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遇到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则耐心向群众说明情况和工作计划;对工作中可预见的苗头性、规律性、普遍性民生问题,提前开展系统治理、溯源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乡镇(街道)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通过“便民江城”小程序上报,市级民生受办中心依据常态化起底解决民生问题联席会商机制,确定责任单位。

“解题暖心大走访”启动三个月以来,全市1487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累计走访居民64.86万户,占居民总户数的43%;排查各类民生问题23358件,解决率达到98.15%。一组组数据背后,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解题速度”,更是干群关系不断拉近的“暖心距离”。

吉林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孙德强表示:“‘解题暖心大走访’是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也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路径。我们要变上访为下访,常态化走入群众中间,通过唠家常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让群众打开话匣、敞开心扉。一方面,让群众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想到我们,做到‘解题’;另一方面在群众情绪不畅时主动倾听、耐心开导,达到‘暖心’。最终,实现‘干群一心、百姓点赞、社会和谐’的新局面,让基层治理的成果惠及群众。”

(本报通讯员 武玥彤)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