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闲聊“聚集地” 建好协商“新阵地”(新闻特写)

晨雾还未散尽,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武垄镇明星村的榕树下已热闹起来。村民代表提着板凳围坐成圈。“今天咱们说说村口那片荒地咋整?”明星村驻村干部小吴展开规划图,话音未落,“种果树、建凉亭”的提议此起彼伏。

这种随处可见的议事场景正是肇庆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群众身边闲聊“聚集地”转变为群众有事好商量“新阵地”的生动实践。

明星村积极探索“协商+共治”实践模式,由村“两委”成员牵头,通过在榕树下搭建“党群阳光议事厅”,组织27名村民代表开展别开生面的“阳光下议事”,对村庄的人居环境提升、绿美建设提升、标识系统指引等内容进行讨论,就村里发展目标是实现“山水古韵,秀丽明星”达成共识,并建议将讨论的事项按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的要求,履行相应程序后进行落实,真正做到把会议开到村民小组、开到田间树下,把“话筒”交给群众,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

酒堂是高要区村民摆酒设宴、联络亲情的重要场所。封开县南丰镇开明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酒堂变身“议事厅”,组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群众代表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举办“议事茶话会”,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议事茶话会”让人居环境更“靓”,重点完成新建村道巷道约12公里,修缮和新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20余处,增设路灯照明系统350余盏,完成房屋外立面硬化改造170余间,建设微型景观节点20余处。“议事茶话会”让基层治理抓得更“实”,定期排查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谋划建设智美乡村治理中心,切实解决家庭矛盾纠纷、基础设施改造等30余个事项,有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要区回龙镇大田塱村建立“酒堂议事”制度,将酒堂打造成为“村综合服务点”,在酒堂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共商共议共参与,实现村庄事务大家商量着办、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共协商”。动员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和乡村能人上门走访村民解决用水矛盾纠纷,实现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改革创新村集体经济分配机制,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按照“6∶3∶1”的比例分配,村集体经济收入60%用于年度分红,30%用于民生实事,剩余10%用于村集体日常运转,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肇庆市创新利用各种阵地空间打造“议事厅”,营造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氛围,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本报通讯员 区子锋)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