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联合市级机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整合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等资源,开展“送清凉”“防溺水教育”等新就业群体专项关爱服务,营造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
聚行业力量,开展清凉行动。升级清凉服务驿站,持续更新调整商圈驿站新改建情况,增设服务点、淋浴设施、“小哥食堂”。在全市开展服务驿站空调是否制冷、饮水机是否正常、药品是否过期等全覆盖检查。开展“驿站小哥评”专项行动,以评促建、以评促优,推动驿站服务精准匹配新就业群体需求。
联合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等行业主管部门下发工作提示,督促平台企业优化工作节奏,减少新就业群体高温时段户外露天工作时间,合理确定工作量。各行业党委对配送站、分拨中心等新就业群体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增设防暑降温设施,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药品,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在小区门岗、商圈楼宇出入口设立临时停车位,让新就业群体送货停车“近一点”。在小区、园区内设置地下通道、连廊等清凉路线指引,开辟室内或阴凉区域作为临时分拣场地,让新就业群体“少晒一点”,切实为新就业群体纾困解难。
联合市卫健委建成50个新就业群体健康关爱服务站,开展职业病防治科普、义诊等活动,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特点,设置延时门诊,开设“12356”心理援助热线,提供24小时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
聚专业力量,防范各类风险。建立“日快报、周研判、月分析”全流程风险研判工作机制,优化新就业群体舆情监测和风险防控工作专班工作机制,统筹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平台企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收集和研判,力求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组建一线“吹哨人”工作队伍。在新就业群体集聚区域,以及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矛盾冲突频发的小区门岗、商圈楼宇等地,明确信息直报负责人,发动社区(村)工作者、商户、管理员、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人员,作为“吹哨人”,实现信息直达和实时响应。
组织开展“清凉护‘新’、防溺同行”安全行动,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和各行业党委下发专项工作提示,督促平台企业将科学防护要点通知到每个站点、每个人。组织蓝天救援队专业讲师,设计应对高温和溺水专题课程,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安全培训。
聚社会力量,强化关心关爱。联合市慈善总会、中国人寿苏州分公司、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银行,为全市范围内7家平台企业在岗网约配送员、苏州市快递协会下属会员单位快递员、全市客货运司机提供意外伤害保险,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保障。
苏州市汇集爱心企业、行业协会商会资源,通过捐资捐物、提供场地、驿站维护、定向帮扶、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关心关爱服务,探索社会资源关爱新就业群体的多元路径。
(江苏省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