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指数”助力基层善治(工作实践)

徐彪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社会工作部提出“好家风指数”建设,通过构建好家风评价体系,将家风进行“量化”,推进家风评价更客观、更公正,以好家风培育新时代社风民风,营造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浦江县深入挖掘辖区“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郑宅镇试点探索实施好家风评价体系,让基层实现自治“内生力”、法治“硬实力”、德治“软实力”有机融合,推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紧跟”的乡村治理良性循环。

搭建党群联动网格,推动事事一起干。针对农村熟人社会的实际,推行党员“就近就亲就便”联系农户机制,由每名党员联系5~10户农户,担任网格长,并在网格内推选一名群团组织成员担任副网格长,协助党员开展工作,让每名党员与群众“心贴心”,真正实现“进得了门,说得了理。切实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共同做好网格内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民生实事帮扶、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形成农户有事一起议、网格有事一起干的联动局面。

创设“好家风指数”,推动好坏大家判。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人人立家训,支部个个“晒家训”,开展网格“大走亲”,党员召集农户自下而上商议制定出“5+N”模式的“好家风指数”评价准则。“5”是“遵规守纪、邻里和睦、环境整洁、家庭和谐、诚信致富”等五项评价准则,“N”是农户受到表扬或批评给予适当加分或减分,并实行联系党员打分、家风评议团审核、村务联席会审定、乡镇党委政府批复四步评判程序。同时,在各村开设“好家风指数”量化公开栏,全员公示农户得分情况,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倡导形成家风正、民风淳、社风清的善治风尚。

修订“治村公约”,推动奖惩有决断。在“好家风指数”基础上,各村相应出台契合本村实际、更具有操作性的村民公约,形成“一村一公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村村设立“红黄榜”,每个网格内“好家风指数”最高的农户,除红榜表扬外,在同等条件下,向村集体申请宅基地审批、信贷审批、入党(参军)政审以及上报各类评优评先等重要事项时,享有优先权;获评文明家庭户的,可向浦江农商银行申请免担保、低利息、最高额度为60万元的“好家风·信用贷”专项贷款,用以致富创业。

好家风评价体系迸发社会治理强大创造力。好家风评价体系确立了基层群众行为评价标准,同基层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有机融合,使党群之间更加紧密、干群之间更加亲密,迸发社会治理强大创造力。

好家风评价体系激发乡村良性循环内动力。好家风评价体系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家风进行了“量化”,“5+N”既是评价标准,更是行为准则。“好家风指数”的公开亮晒,乡村“治村公约”的实施,让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村村设起“家风墙”、家家挂起“家风牌”。

好家风评价体系彰显源头治理新活力。好家风评价体系将个人与网格进行捆绑,居民不仅要自己表现好,更要在联系党员的带动下,引导与督促其他居民表现好,以推动整个网格风气向上向善。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不再将视线局限于小家,更加关注村这个“大家”。各村均建立起了由村民自发组成的义务巡逻队、义务消防队、雷锋服务队、好邻居调解员、外来人员自治组织等队伍,共同坚守一方平安。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