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构建“党建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将产业链党建作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不断强化“组织链”、激活“资源链”、做优“服务链”。
强化“组织链”,筑牢产业“硬核支撑”
在阜康产业园,PVC(聚氯乙烯)产量稳定在每年90万吨左右,并以PVC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应用于房地产、城市基建等行业的建材制品,逐步形成了以中泰矿冶、中泰化学阜康能源为链主企业的“电石——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建材”的先进高分子产业链。
聚焦先进高分子产业链集群发展,阜康市探索实施“党建引领、链主示范、全链协同、互促共进”的发展路径。2025年2月,整合园区、部门、企业资源成立产业链综合党委,构建“产业链党委——功能性片区党总支——链上企业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创新“1+4+N”联建模式,积极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建共建。
不久前,阜康市委“两新”工委举办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导员专题培训,即将驻企开展工作的85名党务工作者参加培训。
“良好的企业发展生态,离不开党建引领。这次培训就是要提高党建工作指导员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认识,让他们在驻企工作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企业党建和助企纾困工作。”阜康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杨兆海介绍。
阜康市通过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强链、补链发展优势。截至目前,已建成链上党委3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80个,覆盖企业40家、党员2411人。建立了联席会议、党建轮值等机制,在新产品研发、低碳工艺改造等关键领域,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驻点班组、工人突击队等,为产业链发展持续注入“红色动能”。
激活“资源链”,释放发展“乘数效应”
依托高分子产业链成立阜康市建材协会,定期召开建材企业家沙龙、行业主题研讨会、订单对接考察团等活动,组织中泰化学阜康能源、贺氏环疆管业等链主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政策解读、经验共享、产业链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独行快,众行远!通过组织产业链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阜康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石晴表示。
为打破企业间信息壁垒和“各自为战”的局面,产业链党委建立“党委联席会议+链长制”协同推进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定期组织链上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政府部门等相关方召开联席会,围绕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进行深入研讨,共同分析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凝聚起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阜康市科学编制4条产业链图谱,组建8个招商小分队,招引项目18个,通过申报项目、争取奖补资金4400万元。高分子产业链以链主企业中泰化学阜康能源为牵引,联动42家关联企业构建“氯碱——建材”“氯碱——日化”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做优“服务链”,回应企业“急难愁盼”
“从经验管理转向数据驱动,清研(新疆)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家帮我们分析了生产技术、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新疆牧蓝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阜康产业园管委会联合清研(新疆)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智改数转”公益诊断专项行动,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协同+专家上门”的创新服务模式,为高分子产业链上企业提供一对一数字化转型诊断,出具10份诊断报告,着力破解制造业升级难题。
阜康市还依托28名专家组成的攻坚团,开展“红色智囊进车间”行动,为链上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累计开展安全生产诊断等30余次,核准技术改造项目14个。
产业链党建工作成效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产业园区组建了“瑶池先锋·聚力助企”服务团,推出“党建领航50项”服务清单,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办结用地审批、融资对接等问题300余件,大力推行自治区“一起益企”接诉即办服务系统,为企业排忧解难,“一窗通办”办结率达100%。
(本报通讯员 尤斐 石晴)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