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场景推动服务安心暖心(新兴领域党建)

“地图详细标注辖区内暖‘新’驿站、公共卫生间、换电柜、电动车充电桩等服务设施位置,附带开放时间、服务内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前段时间,锦江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建和交通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与牛市口街道党工委联合发布了《牛市口街道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地图》,这是锦江区深化新就业群体服务、全面推进友好场景建设的生动缩影。

锦江区现有1.7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分布在50余家平台服务商、453个网点(站点),覆盖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针对其在工作便利、生活服务、劳动权益等方面的需求,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整合资源,构建“部门+街道+网格”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开展“三查三清”行动(查站点分布摸清底数、查人员构成摸清问题、查诉求痛点摸清问题),精准摸排确保服务精准到位。同时,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区城运中心等区级部门建立了涉及新就业群体的投诉案件“双日研判”机制,动态建立《新就业群体服务工作台账》。截至目前,已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80余件次,有效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每当出行高峰期过后,我都会来这儿热饭、休息,驿站旁边还有充电站,非常方便。”8月25日中午,刚刚跑完单的杨师傅来到成龙路街道皇经楼社区的“锦小行·司机之家”休憩,对这里的服务赞不绝口。这处面积约87平方米的驿站内,空调、座椅、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一应俱全,街道还安排志愿者常驻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车证年审、暖心交谈、停车充电、洗车就餐等12项服务,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春熙路街道盐市口社区的百扬大厦户外暖“新”驿站,也是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常去的休憩点。“春熙路商圈商务楼宇众多、餐饮门店集中,常态活跃的快递员、外卖骑手有数百人。此前扎堆等单、休息难、避雨难是常见问题。”春熙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这些痛点,街道发动“春熙·楼小助”服务队梳理辖区楼宇可利用场地,建设集装箱式专属服务驿站,还联合“两代表一委员”、楼宇物业服务企业和快递外卖站点召开3次方案沟通会,植入多元化的功能,实现驿站“小而优、大能量”。

通过创新实施“四个一批”(新建一批、升级一批、改造一批、联建一批)服务阵地建设,锦江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临街商超、职工驿站等资源,共打造39个集饮水、歇脚、充电等功能的暖“新”驿站,形成15分钟暖“新”服务圈。在权益保障与拓宽就业上,区委社会工作部依托暖心驿站,整合部门、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常态化开展技能提升、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活动,定期组织车辆检修、义诊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家门口”的关怀让新就业群体幸福“加码”。

锦江区还通过建立“1+N”联席会商机制,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区住建和交通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召集街道、网约配送网点、快递站点和物业服务企业等负责人,通过座谈、现场会深化友好街区社区建设,在保障居民安全与生活秩序的前提下,破解进门难、找门难等问题。

柳江街道锦逸社区的锦城逸景A区小区,便是典型案例。外卖骑手通过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系统可顺利进入小区,再对照门口设置的“骑手友好地图”,1分钟左右就能定位目标单元楼栋完成配送。“为破解配送最后100米难题,我们构建‘地图导引——智能通行——资源整合’三维信息支持网络,消除骑手配送末端‘信息盲区’”。锦逸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魏成龙表示。社区还与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建立“骑手白名单”动态管理机制,对合规骑手核验身份并录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实现无接触通行。该举措既保障了小区安全,又解决了骑手登记烦琐导致的时效问题,实施后日均为骑手节省出入时间15分钟以上,配送效率提升约30%。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转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锦江区将持续推出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精准对接并解决新就业群体现实需求与痛点,让他们在“奔跑”路上更安心更暖心。

(本报通讯员 张嗣 李建华)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