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教我在手机上操作,十分钟就办成了。这里还添了饮水机、老花镜、儿童专属座椅,真是太贴心了。”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中梁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办理医保业务的村民赵大姐对党群服务中心的改变连连夸赞。
襄汾县将陶寺乡作为基层治理改革的“试验田”和“示范窗”,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从强化阵地建设开始,襄汾县对乡、村两级526个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进行提标改造,同时规范办事流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相关制度。
“过去乡镇像个‘大管家’,啥活儿都得接,现在清单一公示,该干啥、不该干啥都清清楚楚。”拿着刚印发的乡镇履职事项清单,陶寺乡党委书记高睿智的语气透着轻松。
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襄汾县聚焦党建、民生工作等重点领域,清单式明晰县级部门76项主体职责和乡镇5项主体职责,破解“权小责大”难题。按照拟定清单初稿、“三上三下”征求意见、研究论证审定发布三个步骤,完成乡镇履职事项清单送审稿编制工作,各乡镇平均履职事项251项,其中基本履职事项平均109项,配合履职事项平均85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平均57项,推动权责匹配。
“张叔,您家后墙根的排水沟堵了,我叫人来疏通。”“青年先锋”小杨在村里挨家串户走访,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挂记的“小事”。
襄汾县凝聚党员干部、村级网格员、热心能人、青年人才等多方力量,打造“尧王圣地·英雄陶寺”志愿服务品牌,组建“党员先锋”“网格先锋”“发展先锋”“青年先锋”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安全隐患消除、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直接惠及群众3100余人次。
“王奶奶,您的养老金到账了,我帮您查了。”网格员小马每周都去82岁的王奶奶家,除了看望,她还帮着买降压药、缴电费等。去年冬天,她发现王奶奶家水管冻裂,赶紧联系村里,当天就修好了。这样的“小事”,不是个案。
襄汾县在全县推进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双网融合”,将全县18个职能部门55项工作纳入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打造“全科网格”治理体系。在陶寺乡划分的15个网格内,有网格长15名、网格员19名、网格辅助员88名、微网格员268名,在人居环境整治、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中,网格员发挥着“活户籍、活地图、活档案”作用。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方面,网格员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7起。
“大家看看这陶片,4300多年前,咱祖先就用它做饭呢!”陶寺遗址博物馆里,导游小王正给游客讲解。这名土生土长的陶寺姑娘,因为景区开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襄汾县立足深厚历史底蕴与丰富自然资源,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开发全域文旅资源,深挖陶寺文化、古建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擦亮襄汾“史前文明摇篮”金字招牌,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同时,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串联陶寺、汾城古镇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与旅游融合样板。创新“旅游+”模式,培育工业研学、乡村休闲等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成为基层治理赋能、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构建了“文化+旅游+治理”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党建引领的“方向盘”正稳,基层治理的“新航程”已启。“群众的笑脸,就是检验治理成效的最好标准。”襄汾县委书记刘春林说。如今的襄汾,党群服务中心里笑声多了,基层干部的脚步更轻快了,网格里的矛盾少了,文化滋养下的乡村更有精气神了。
(本报通讯员 段晓玲)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