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工作实践)

孙国威 李媛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完善机制、创新实践、强化保障、促进规范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基层减负增效,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党建引领聚合力,协同联动破难题​。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方案》,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区委社会工作部具体协调,统筹政法和司法、住建、民政等25个部门定期研判基层治理新情况,协调解决跨部门职责交叉、任务重叠等问题。推广凤翔街道“警网”融合工作经验,推动解决各部门治理力量下沉网格难问题,形成“网格员+社区民警+市场监督员+综合执法队员+N(其他人员)”协同治理模式,提高基层联合处置问题能力,实现“多头管理”向“一体联动”转变。

制度先行明权责,清单管理减负担。针对基层反映的“事务泛滥”“责任甩锅”问题,区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区委组织部联合印发《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和退出制度实施方案》,三措并举推动为基层减负增效。一是明晰权责。推动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动态管理权责清单,明确村级组织依法履职事项33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47项、应出具证明事项5项等“正面清单”,严格实行“清单之外无事项”原则。二是精简务实。有效整治“滥挂牌”现象,清理116个村(居)内外部挂牌,并统一规范标识标牌样式;清退违规借调的社区“两委”成员及网格员,同步建立借调人员审批备案制度。三是动态监管。采取交叉互查、定期回访等方式开展业务督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下发整改提示函,推动问题100%整改销号。通过系统施策确保基层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服务不打折,由“数量至上”向“质量优先”转变。

暖心激励增动力,队伍建设提效能。推出“关爱基层五项行动”,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保障体系。落实工作午餐补贴全覆盖、提高基础薪酬占比至80%、发放通讯补贴,设立年度考核优秀奖,加强激励职业发展力度,包括提高社区工作者学历及专业水平、优化晋升机制和加大奖励表彰,切实让社区工作者干得有劲头、有奔头,安心扎根基层、全心服务群众。同时,聚焦基层工作者实际需求与能力短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量身定制培训课程,通过学用结合促进履职担当。今年以来,举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培训,参训人员覆盖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网格员等,培训内容涵盖自贸港背景下海南基层治理的实践与探索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实务技能,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工作者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阳光公开促规范,强化监督优治理。为规范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区委社会工作部统一制定村(居)务公开标准,重点突出规范公开内容,明确党务、事务、财务、政务等4大类公开具体事项;规范公开流程,建立“提出——审查——确定——公布——归档”工作闭环。保障群众知情权,又提升基层治理透明度,重要事项由“分散办”向“一栏清”转变。

减负不是甩包袱,而是要让基层干部腾出手来办好事、办实事,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区委社会工作部将重点抓好村级组织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规范工作,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使基层干部从“疲于应付”转向“实干担当”,变“小马大车”为“壮马轻车”。

(作者单位均为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