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特色品牌奏响治理乐章

随县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三里岗镇“察解固”工作法、柳林镇院子河村“逢四说事”、厉山镇神农社区“暖心驿站”等三大特色品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察解固”良方:矛盾化解的三里岗模式

三里岗镇锚定“平安菇乡”建设,创新“前端预防、中端化解、后端巩固”三端机制,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前端立体“察”。“党建+网格”覆盖19个网格,115名专兼职网格员常态巡查,2024年摸排苗头问题54件,90%在村内化解;老党员、村民小组组长担任“民情观察员”,动态预警线索90条;领导干部周四下沉接访,全年受理诉求60条,践行“预防走在排查前”。

中端多元“解”。简易矛盾由包村干部、一线迅速调查;“五老调解队”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就地化解邻里家庭纠纷;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门“联调联处”攻坚复杂矛盾,如,许家河村劳资纠纷产生较大影响,法律顾问全程介入,实现高效化解。

后端闭环“固”。2024年,全县157件已化解纠纷回访满意度达99%;月例会分析高频矛盾成因优化流程,推动全镇林地纠纷量下降15%;19个村“调解公示栏”阳光公示典型案例,提升公共信誉。

“逢四说事”机制:院子河村的善治密钥

2005年,柳林镇院子河村创新推出“逢四说事”机制,以“有话就说、直说、实说、好说”为原则,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

机制连心。健全“周四集中说事+日常上门访事”机制,通过“登记——交办——反馈”闭环管理,规范10大类42项议题,让群众诉求“有地说、有人管、有回音”。

服务下沉。“村湾夜话”“板凳会”围坐解难题;“365积分制”量化矛盾调解、公益服务,可积分兑换实物,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热情。制度推行后,热心公益的村民增加了,村里矛盾纠纷减少了,村风明显改善。

赋能振兴。村民票选发展林下经济,建成200亩“连翘+菊花”基地,带动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并实现增收;征集民意硬化道路23公里、装太阳能路灯300盏,脏乱河岸变身滨水公园,实现“泥泞小路”到“景观步道”的蝶变。

“暖心驿站”实践:新业态融入治理曲

厉山镇神农社区聚焦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打造“暖心驿站”,探索出“服务——融入——赋能”的良性循环机制。

筑暖巢。社区整合资源配齐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桩、医护箱等设备,建成温馨“加油站”,解决新就业群体“就餐难、歇脚难、充电难”问题。

促共治。畅通参与渠道,鼓励新就业群体发挥职业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小哥“接单”发现问题、“报单”反馈信息、“结单”提供服务,社区累计派单46次、组织4场志愿活动,服务400余人次。

树新风。39名党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带头签订安全承诺书,践行骑行过程中不逆行、不乱骑、不闯红灯、不超速、不抢行、不接打电话、不违规载人载物的“七不”准则,倡导“慢一慢、等一等、让一让”,化身流动“平安哨”,提升融入感。

(本版内容由湖北省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