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积极探索“行业协会商会+驻村第一书记+村委会”三方联动机制,推动社会组织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商会赋能、产业驱动、协同治理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组织联建”新机制
句容市开展“产业振兴、环境共治、人才培育、扶弱济困、乡村治理”五大行动,找准牵手联村的契合点。实施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立健全社会工作部门牵头协调,行业主管、组织部门、农业农村等部门靠前服务,“行业协会商会+驻村第一书记+村委会”三方衔接的互动机制。
句容市天王镇商会联合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总支成立调研组,开展地质勘测与市场分析,挖掘丹参、茅苍术等药材种植潜力,并联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土壤适配论证,形成“产业需求清单”对接会员单位资源库,确立“商会赋能、集体运营、农户参与”的合作模式,为村集体增收开辟新路。
目前,句容全市已有14家行业协会商会与17个村结对共建,落地项目23个,初步形成“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发展联动”的发展格局。
聚焦产业兴旺,激活“富民强村”新动能
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句容市深入实施“新禾计划”(青年农创人才培育工程),开展乡村振兴“农创先锋”培育行动,依托行业协会商会资源,引进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青年创业团队,引入乡村规划师、运营官等专业力量。建好用好9个乡土人才讲习所和“新农人”培训云课堂,累计开展专题培训1200余人次,扶持创业130余人,帮扶就业3800余人。句容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在边城镇青山村打造“青禾·乡村创客空间”,孵化农旅融合项目4个,带动本地青年返乡创业12人。
同时,实施“百企兴村”行动,创新“会员单位+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发展模式,推动企业帮促、产品帮销、技术帮带。句容市宝华镇商会联合仓头村实施“稻香满仓”共富项目,帮助村集体搭建电商直销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实现线上销售额突破8万元,带动周边50余家农户户均增收超3000元。
句容市持续擦亮“戴庄大米”“丁庄葡萄”“白兔草莓”“后白草坪”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农情研学、乡村民宿等新业态项目51个,累计助销农产品达95万元,让“土特产”真正成为“金饭碗”。
深化协同治理,探索“多方参与”新路径
句容市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商会调解室+共治联盟+积分制”机制,公检法司、信访等部门组成“共治联盟”,吸纳12名本地优秀民营企业家加入调解员队伍。
句容市下蜀镇商会探索高举一面旗帜、聚合一支队伍、创立一个品牌、打造一方阵地、精细一组服务“五个一”工作法,在空青村设立“商会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矛盾37起,调解成功率超95%,获评全国“四好”商会。村民感慨:“以前有事找村干部,现在商会也来帮忙,解决问题更快了。”
此外,句容市引导全市行业协会商会所属会员单位、爱心企业等加入“有事好商量”议事协商平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有针对性开展助医、助教、助残、养老等帮扶60余次,累计帮扶金额达120余万元,惠及8000余人。
为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句容市拨付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商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打造集产业孵化、文化展示、治理协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会+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句容市以行业协会商会为纽带,实现产业有链条、治理有温度、致富有抓手,不断将乡村振兴的“愿景图”转化为“实景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本报通讯员 乔清)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