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探索实施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焕新”行动,立足党组织书记源头管理、新任履职、培优提升等成长全周期,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力争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新兴领域“领头雁”。
把牢“源头入口”,实施准入计划。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不同领域,分类明确党组织书记选人用人标准。持续优化队伍结构,鼓励选用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年轻骨干担任党组织书记。明确规范任职流程,对党组织书记人选开展全方位“体检”,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后备人才库,将后备人才培养纳入相关党委人才培训体系,健全动态跟踪培养机制。
助力“能力提升”,实施赋能计划。定制党务资料“履新礼包”,组织开展教学培训,举办新任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指导相关党委开展任职培训。建立“‘3+1’结对帮带”机制,由党员处级领导、党群条线骨干力量及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共同帮带新任党组织书记。开展“三问三指导”,重点问党员情况、单位发展情况、单位诉求,指导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党建品牌培育、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途径等。定期开展现场教学,以本市优秀点位、本区新兴领域党建现场教学点等为重点,组织新任党组织书记现场学习。
强化“头雁效应”,实施优选计划。从全区遴选26名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以2年为周期重点培养,力求打造一批“名书记”。实施集中培训,区级层面每年举办1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相关党委结合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开展全覆盖培训。开展“擂台比武”活动,通过讲党课现场展示、论坛交流、“书记说党务知识”等,常态化组织“优选计划”学员上讲台、晒经验、谈体会。建立轮值互访调研机制,将优选学员划分为5个片区,以片区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轮值、互学互访、组团调研活动,形成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党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