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县逐梦低空(新兴领域党建)

在浙江省东部的群山环抱中,小城新昌县锚定“低空经济省域第一县”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将发展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过组织建在“链”上、服务聚在“链”上、应用融在“链”上,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条,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组织建在“链”上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应用场景多、产业链条长、领域布局广,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才能实现党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昌县“智启未来”低空经济产业链党委书记李黎明表示。

今年1月,新昌县成立“智启未来”低空经济产业链党委,建立“1+1+N”党建体系,即以“1”个产业链党委为牵引,“1”个“链主”企业为核心,N家“链上”企业及上中下游关联企业为支撑,并向链上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澎湃动能。

新昌县坚持沿着产业链条织密建强组织链,围绕“抓党建、强堡垒、促发展”,将“红色堡垒”建在链上,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新昌低空经济产业已集聚万丰航空、飞流科技、氢鹏科技、极目机器人等20多家相关企业,形成涵盖零部件制造、整机生产、场景应用的低空经济发展体系,行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今年6月,新昌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入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

服务聚在“链”上

产业链党建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服务?在浙江极目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党建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看来,是“资源联享,重点项目快速孵化”。得益于“红链服务”护航体系,极目机器人“年产5000架双目无人机技改”等13个项目纳入低空经济重点项目培育库,实现产业链重点项目共建共育共发展。

“以前重点项目攻坚需要到处找资源找合作,不仅费时间费精力,还容易错过发展风口。现在在智能装备小镇就能一站式解决各种问题,省心省力还省钱!”氢鹏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2020年,公司创始人徐伟强带领团队返乡创业,成功研制出首款折叠式氢动力无人机,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人才是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不仅要引进来、留下来,更要用起来。”产业链党委建立新昌县低空经济人才库、做实做优配套服务保障、构建“扶持培育”“评估退出”“容错免责”等全流程机制,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为链上企业引入海内外高端人才,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带动重点项目攻关、留住行业人才是产业链党委护航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产业链党委还创新建立“一局长一项目”服务机制,通过“企呼我应”平台、政企恳谈会等渠道解决机场扩建等诉求30件,形成低空经济领域涉企问题高效处置闭环。针对企业融资难题,联合新昌农商银行、农业银行、绍兴银行向低空经济联盟整体授信30亿元,带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发展。

应用融在“链”上

全县425平方公里土地均为低空经济的立体试验场,新昌县正将“场景创新”作为低空经济激活县域发展的新路径。

17条特色航线串联起天姥山、大佛寺等文化地标,2条云端物流专线实现“美景+美食”空中直达,带动周边商户增收30%,“碳水王国”特色美食空中配送超5000单;“低空+农业”模式持续推广,农林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虫害防治、苗木运送等领域,截至目前累计飞行1500余架次,运送肥料12.58吨,香榧苗2000多棵;智慧城市无人机项目日渐成熟,覆盖全县域的“无人机低空巡查指挥平台”累计安全飞行2万架次,飞行里程近5万公里,赋能城市综合治理……

政企合作共同探索新场景一直以来都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如今,新昌县已成功构建1个数字化服务平台、4大应用平台、N个应用场景的“1+4+N”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县域“即时响应、一键起飞、自动巡航、智能识别、实时回传”,越来越多的场景应用通过产业链正在实现。

(本报通讯员 章朱裕)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