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约配送行业成为城市运转的关键支撑,网约配送员的交通安全与行业服务质量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多地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推动行业公约落地、健全自律机制,为网约配送行业规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9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发布网约配送行业公约,由7家平台企业联合签署。该公约在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下,由杭州市网约配送行业专委会制定,并负责公约的修改、解释等工作。
该公约聚焦平台主体责任,从行业公平竞争、职业道德培训与考核、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确平台管理要求;聚焦从业者行为规范,从遵守交通法规、妥善保管餐品、配合社区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确网约配送员行为规范;聚焦服务保障机制,从应急处置机制、矛盾处理机制等方面提升新就业群体管理服务水平。其中,在平台责任方面,公约提出,网约配送平台应公平竞争,以优取胜,不得有极端折扣满减、补贴成本转嫁给商家或网约配送员、商家相互抹黑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格遵守行规行约,规范经营;网约配送平台应根据订单量、异常天气、商家卡餐、远距离订单、交通管制等情形,动态评估订单在各个环节的配送难度,延长配送时效,减缓配送压力,降低事故风险。
去年10月,《乌鲁木齐市网约配送行业公约》及实施细则正式发布,标志着当地网约配送行业迈入规范发展新阶段。在这份涵盖21条内容的公约中,多部门协同发力,从企业职责到骑手管理、从安全配送至权益保障均作出建议。据了解,公约出台前,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总工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多方征求意见,各级党组织主动搭建沟通桥梁,既收集到配送平台的实操建议,同时传递了网约配送员的权益诉求,为行业自律奠定坚实基础。
据乌鲁木齐市委社会工作部消息,《乌鲁木齐市网约配送行业公约》实施以来,在规范交通出行方面,联合交警支队、人社、总工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检查外卖站点100余家次,并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起,公安、交管部门查处的外卖骑手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较公约实施前有所下降,其中外卖骑手交通违法总量和高频违法骑手数量均大幅降低。
广州市网约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指导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通过深入调研网约配送员的工作现状和行业痛点,联合平台企业共同研讨并制定《广州市网约配送行业公约》,引领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该公约内容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尤其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针对外卖骑手配送过程中频发的交通违法问题,《广州市网约配送行业公约》明确了惩戒及抵消机制,提出以3个自然月为1个周期,实行违法次数累计分级惩戒机制,对每次违法次数进行累计并实施相应处罚,同时,鼓励骑手通过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抵消停工处罚。为确保公约能有效落地,广州构建了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平台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并通过工作专班形式定期召开工作指导会议,及时通报骑手交通违法情况,推动平台落实惩戒与教育并行措施。
“我们将在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及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公约内容和执行机制,深化政——协——企协同共治模式,推动行业自律、可持续发展。”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10月,由青海省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牵头,联合11家平台企业成立网约配送行业交通安全联盟,并签署行业公约。推动公约将权益保障作为自律重点内容,明确企业需优化订单分派机制、建立申诉补时制度,督促企业为骑手缴纳社保、探索商业保险方案。同时,提出党员骑手带头参与交通安全培训,协助企业开展隐患排查,让“安全文明配送”的自律理念深入行业肌理。
在党建引领下,网约配送行业正从“被动监管”向“主动自律”转变,从“单一规范”向“多方共治”升级。通过党组织搭建沟通桥梁、创新治理载体、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推动建立刚性的自律规则,又通过正向激励与权益保障让自律理念深入人心。行业自律不仅让网约配送员出行更安全、权益更有保障,网约行业也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将为城市经济与民生服务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本报记者 赵雪)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