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藏茶议事厅正式揭牌。“不搞花架子,只做实在事。”藏茶议事厅负责人单增平措在揭牌仪式上说。藏茶是承载贡觉县民族文化记忆与群众生活智慧的重要载体,更是连接邻里情感、凝聚基层共识的文化纽带,“茶桌”正在转化为倾听民意的“议事桌”。
“喝杯热茶慢慢说,咱们的事大家一起商量。”这句温暖的邀约,如今正在大江南北的“茶馆”里频繁响起。近年来,各地立足当地茶文化,以党建为引领,将“茶馆”打造成倾听民意、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基层治理“议事厅”,让“党建红”与“和为贵”的茶韵深度交融。邻里间的“闲话家常”被提炼为解决问题的“实在招数”,矛盾纠纷被巧妙化解在基层一线。
党建引领筑阵地,茶香架起连心桥。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贞丰里社区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壹圆茶馆”,以一元消费为纽带,建成集休闲、议事、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居民在这里不仅可以品茶、交流,还能共议社区事务,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壹圆茶馆”还创新“零薪酬、共收益”机制,由社区老党员主动担任“茶馆掌柜”兼调解员,推行“月度主题议、急事随时议”制度。
茶馆里喝的是茶,议出的是幸福生活。在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街道北大街北里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溪抓住北京人爱喝茶聊天的习惯,带领党员团队打造“社区茶馆”议事厅,先以茶艺分享吸引居民“走进来”,用茶文化讲座让大家“坐下来”,通过喝茶,征集居民的意见建议,汇总群众诉求高频问题。在茶香中解决了居民反映的小区道路坑洼不平、路面积水等问题,让茶馆成为党群连心的“智慧枢纽”。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党工委通过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将“红茶议事会”纳入重点工作,打造19人的“技战型”党员促动师队伍,建成线下议事厅与线上数字平台相结合的治理阵地,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文化赋能聚合力,茶桌化解千千结。茶文化中“礼为先、和为贵”理念,是基层化解矛盾的传统文化背景。
有着600年茶文化历史的安徽省淮北市临涣镇,党员干部依托“和谐茶室”传承“有理进茶馆说”的传统,创新“一杯茶”工作法,通过“沏茶叙情——品茶析理——饮茶促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临涣镇临涣村“两委”在“和谐茶室”收集到嵇康大街沟槽坑洼的诉求后,迅速推动修复工程,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淮北在全市推广建立495个“一杯茶”工作室,让群众在茶香中放下对立情绪。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党员干部带着奶茶深入农家毡房,用“苞谷馕式”的家常话宣讲政策,4000多场“奶茶议事会”化解了6000多个问题。同样以奶茶为媒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西城街道契丹街社区。针对社区议事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社区党组织在居民常去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以及小区文化广场等场所,牵头开展“圆桌式”议事,现场熬煮奶茶、品尝民族特色食品,让居民在轻松氛围中共商社区事务,解决路灯增设、管道维修等民生项目。
机制创新求实效,茶韵浸润治理生态。各地以茶为媒建立的规范化机制,让基层议事从“泛泛而谈”变为“务实高效”。
昆山市周庄镇贞丰里社区除了建立“零薪酬、共收益”机制,还构建“商社联盟”机制,由党员带头链接企业、商户等资源,开发“茶旅融合”文创产品。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接龙社区则推行“党员+居民+物业”三人议事小组模式,在“龙宝民生盖碗茶”议事会上现场“接单”,一周内解决10余件民生痛点问题。
从江南的红茶绿茶到藏区的特色藏茶,从北京的花茶到北疆草原的浓郁奶茶……一杯杯热茶让党群连心,让治理有了温度。
(本报记者 鲁鹏彪)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