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聚焦优化全区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党建引领·助企强企”行动,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营商“沃土”育出经济“繁花”。
机制强企
跑出为企服务“加速度”
“前段时间,因压力管道超期未检,企业部分生产线一度停产,助企服务专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有资质的安装公司安装监检,帮助我们在短期内复工,大幅减少了停产带来的损失。”山东金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兰强强感慨道。这样的场景并非偶然,而是河口区“党建引领·助企强企”行动结出的硕果之一。
河口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将助企强企工作纳入全区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统筹整合各领域服务资源,建立起“领导包联+部门结对+专员驻点”三级服务体系,34名区级相关负责人带头包联47家重点企业,发改、科技等35个职能部门与71家企业结对共建,71名党员干部化身助企服务专员,并按区域划分为5支工作队,真正实现“企业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助企服务工作队一队队长于珍秋表示:“为了确保服务常态化,助企服务专员每两周至少上门一次,同时电话、微信随时在线。”河口区还推行每月“三个一”措施,即发布一批助企任务清单、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编制一期工作专报,让服务方向清晰、进度可控。
助企强企行动开展以来,河口区为企业破解生产、技术、经营等难题500余件。“这得益于我们构建的问题闭环处理机制,对当场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5个工作日办结;对需要多部门联动解决的问题,利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席会议机制进行会商研判、协同办理,20个工作日办结答复。”河口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薄纯来说。
党建助企
激活企业发展“红动能”
“之前企业面临技术迭代的难题,单靠自己的技术人员难以解决,后来区科技局指导成立了‘红色领航攻关小组’,协调高校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仅用一周时间就突破了高盐环境下反腐涂料吸附的瓶颈问题,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500万元。”胜利油田海发环保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明哲满怀感激地说。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河口区把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作为关键抓手,指导辖区34家企业建立党组织,成立58个行动党支部、26支党员先锋队、19个党员示范岗,在科研攻关、技改前沿、项目一线插上“红色旗帜”,破解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组织建到一线,人才更要育在一线。河口区启动“双培”工程,把党员培育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育成党员。目前已有4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69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93名企业职工递交入党申请书。如今,关键岗位有党员、突击攻关靠党员、重大决策问党员,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不仅如此,河口区还通过“机关+企业”“企业+企业”党组织联动模式,打破信息壁垒,促进资源互通,达成合作意向8个,签订订单总额1488万元。“党建搭台,业务唱戏,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党员之间的思想交流,也建立起了业务交流的桥梁。”胜利油田东方鹏达非金属材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邵国光介绍说。
服务入企
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
“企业刚建立不久,政策宣讲团就主动上门解读当前科技创新、人才技术等政策。让我们及时了解到作为科技型企业能申请研发补助和高新技术企业补助,在助企服务专员的协助下很快就拿到了补助资金28万元,还成功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谈及惠企政策宣讲,东营市昌瑞石油机械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琴难掩心中喜悦。
针对企业政策知晓度不高、申报流程不熟悉等问题,河口区梳理中央及省市关于产业发展、招工引才、贷款融资等方面政策,组建由发改、人社、税务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政策宣讲团,将惠企政策送到企业“心坎儿上”。
河口区聚焦企业贷款需求,实施“金融输血”行动,通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与银行合作推出“助企贷”等系列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助企服务工作队五队队长段伟介绍:“今年5月,我们组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口区支行等3家金融机构和4家企业开展对接交流,现场达成合作意向2项,实现企业融资2000万元”。
党建领航风帆劲,助企发展正当时。薄纯来表示,河口区将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方法,推出更多务实举措,让党建温度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热度。
(本报通讯员 公续宏)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