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议事把难题解决在家门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悬在空中的飞线拆了,天空敞亮了,心里也踏实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近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镇城市花园社区鸿基嘉园小区居民王大爷望着清爽的天际线,脸上满是欣慰。

这一民生难题的破解,源于衡水市委社会工作部探索推行的“小院议事厅”协商实践。2025年以来,衡水市以“小院议事厅”为载体,构建“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闭环机制,将议事平台搬到居民“家门口”,推动群众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治理“主人翁”。

搭台议事:把难题解在群众眼前

“换了新物业公司,垃圾清理及时了,杂物也不见了,小区总算恢复了整洁!”在衡水市桃城区南盐道社区外贸家属院,居民李阿姨对刚结束的“板凳议事会”赞不绝口。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这里曾因物业服务企业履职不力,导致垃圾堆积、设施破损等问题突出,居民怨声载道。社区党委书记王所香了解情况后,直接将“议事厅”设到小区广场,组织居民代表与新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围坐畅谈,现场梳理问题、敲定方案——企业承诺每周三次全面保洁、每月检修公共设施,居民则保证按时缴纳物业费,困扰小区半年的“物业僵局”当场化解。

党组织是“小院议事厅”的“定盘星”。衡水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设立“小院议事厅”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基层党组织在议事协商中的领导作用,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联合网格党小组长、网格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等相关主体共同议事,将民主协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秉持“方便居民、就近就便”原则,衡水市盘活社区庭院、休闲长廊、文化广场等现有空间,因地制宜搭建议事平台,让议事协商真正“接地气”。

衡水市各地还结合实际创新形式:饶阳县路北社区开展“板凳议事会”,针对绿化带垃圾清理问题当场敲定方案,一周内完成整治;冀州区冀州镇古城社区开设“冀城小院”拉呱会,组建居民评估小组定期评价社区服务成效;桃城区河西街道广场社区举办“小哥议事会”,相继解决外卖骑手休息、培训等需求,同时激发其“移动网格员”作用,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探头”。截至目前,衡水市已试点建设“小院议事厅”30个,实现群众难题在家门口解决。

多方聚力:让治理成为全民合唱

“以前总觉得业主和物业是‘平行线’,坐下来一聊才发现,大家都想让小区变得更好。”在安平县金地格林小区,居民代表与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围坐交流,昔日的“疑问”化作今日的“共识”。

社区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衡水市通过党组织引领,整合多方力量,推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等共同参与,绘就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依托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市、区两级组建490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交单、部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桃城区休闲广场社区通过“民情驿站”收集居民诉求,联合区直部门精准解决街道整治、设施维修等问题;冀州区吸纳192名社区居民担任楼门长,今年以来开展清理积水、疏通管道等志愿服务200余次,成为网格管理的“好帮手”。

此外,衡水市还组建“小院议事智囊团”,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从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等群体中选出代表成立“小院议事小组”,引导各方立足优势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发挥作用。

衡水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社区治理痛点,通过搭建居民家门口的议事协商平台,构建起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负责、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闭环机制。

(本报通讯员 冉令辉)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