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赋能基层治理(学思践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山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现场推进会的工作部署,结合山西各地实际,加强统筹谋划,强化探索创新,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建引领,狠抓任务落地见效。2024年5月,山西省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将“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纳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重点任务,统筹研究谋划,推动工作落实。同年8月,省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全省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现场会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落实落地。2025年,持续将推广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纳入省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明确市、县两级各打造1~2个试点,探索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山西路径。省委社会工作部实地指导晋中市寿阳县、晋城市高平市等地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推动解决实际难点问题。

机制创新,形成高质高效运行体系。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过程中,针对力量分散、信息重叠、统筹不足、责任弱化等问题,长治市长子县围绕“机制统、平台联、合力办、全程监”等四个关键环节展开,坚持“收全、攻坚、治本、处突”四个原则,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民建议征集等四个平台进行“物理化整合”,即实行各平台集中办公,原有隶属关系不改变,运行流程不打破,各自保持工作独立性和持续性。集中整合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聚焦在各平台运行中遇到的难办事、联办事、移交事、特办事等四种疑难杂事,通过县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这一枢纽,加以收集、分析、协调、处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统筹、攻坚、破题、解难,力求平台达到“1+1>2”的效果,打通“肠梗阻”、啃下“硬骨头”,确保群众每一个合理诉求都能得到积极响应、满意解决。

高效联动,探索基层治理“难诉合办”解题路径。针对权责不清、边界不明、各自为政等基层治理“碎片化”的问题,阳泉市构建“1+3+N”基层治理调度体系。“1”即市委社会工作部建立基层治理市、区联合调度中心,配备事业编制10个,承担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运行和管理职能,负责协调解决涉及市级职能部门和跨县(区)群众反映强烈、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3”即在平定、盂县、郊区三个县(区)成立基层治理调度中心,共配备事业编制21个,负责解决各自区域内群众和基层单位急难愁盼问题。“N”是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新兴领域、志愿服务组织,涵盖党政部门和多方社会力量。构建起全市“块”上的6个县(区)、“条”上的职能部门、“面”上的社会主体参与全覆盖的市域基层治理共同体。

科技赋能,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度。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提升治理主动性和前瞻性。晋城市高平市“一个入口”广纳民意。整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街乡吹哨、网格重要事件、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市长信箱等10个诉求渠道,广泛征集人民意见建议,打造覆盖全面、服务高效的接诉即办“超级入口”,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的“不打烊”服务。2023年12月以来,共处置群众诉求1.7万余条,问题解决率超93%。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定期分析发现共性问题,与接诉即办平台数据进行统一归集、合并办理,对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建议,以专报形式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级会商,高位推动,实现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加强主动治理,实现群众与企业诉求的精准分配与高效处理,着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考核,形成治理闭环管理机制。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履职尽责过程中存在的互相推诿、解决问题不快不实等问题,发挥党建考核指挥棒作用,晋中市寿阳县委将接诉即办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党建主要指标,与领导班子考核奖惩和领导干部个人职务职级晋升挂钩。统筹整合“1881”考核平台和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构建“治理要素一网受理、治理事项一网调度、治理效能一网监督”的一体化运行体系。接诉即办涉及的综合执法、12345市民服务热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指标全部纳入该指挥体系考评,接诉即办工作情况通过平台自然生成阶段性结果,生动直观、一目了然。

(山西省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