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商户开门迎“新”

“剪得好还实惠,这五折优惠太贴心了!”日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外卖骑手王师傅在“暖新商户”好心情美发店理完发后连连道谢。这家刚挂牌的美发店,是延吉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设立的17家暖“新”商户之一,如今正以专属优惠为城市奔波者送去暖意。

为进一步抓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多地党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延伸服务触角,让一个个爱心商户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港湾”。

党建引领聚合力,商户联盟快速成型。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委社会工作部与市场监管部门携手筛选出20家诚信商户,打造首批“爱心补给角”。“我们严格按照‘便民、实用、安全’原则筛选商户,确保服务落地见效。”新兴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爱心补给角”配备的饮水设备、休息座椅,已让百余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受益。与此同时,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的20家餐饮、医药商户近日集中挂牌“爱心商户”,黎城县委社会工作部通过行业联动,将充电、热饭、就餐优惠等服务精准送达新就业群体。

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急难愁盼。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的探索颇具代表性。9月18日,美的广场“友好街区”正式启动,23家爱心商户组成服务矩阵。“这里日均有5000单外卖需求,300多名骑手穿梭其中,服务必须跟得上。”云龙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以“党建+社区+商圈”模式,云龙区已配套建成87个服务驿站,并推动爱心商户为外卖骑手提供优惠就餐服务。

跨区域联动中,上海市的“街区融合”工作法更显精细。长宁区程家桥路餐饮店密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往来频繁,这里也成为他们的临时休憩地。此前,“程新”第一街区党支部结合实际,设置暖“新”特色点位,打造“健康+”“服务+”“金融+”“能量+”“诚信+”等服务模块。今年,在此基础上,程家桥街道持续优化服务,联动哈密路、程家桥路、剑河路等5条路段29家商户形成服务网络,提供折扣餐饮、免费充电、健康咨询等12项差异化服务,在“医食住行”等方面提供各类折扣套餐和便捷服务。

“我们在与新就业群体接触时发现,他们的日常需求就是怎么便利怎么来、怎么实惠怎么来,比如快速理发、修车等。”“程新”第一街区党支部书记杨欣介绍,“今年,我们在原有暖‘新’接力点的基础上挖掘了理发店、电动自行车行和其他服务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关怀服务。得益于我们日常工作的走访,很快就有不少商户站出来响应。部分商户平时就有针对新就业群体的优惠措施,这次我们将他们整合起来,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服务网络。”

在湖南省岳阳市,商圈党建让爱心服务更有深度。岳阳楼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东茅岭商圈打造“暖心红色驿站”,格兰云天大酒店等商户提供的多项便民服务,日均服务骑手百余人次。“天热有冰镇花茶,手机没电随时充,十分方便。”骑手小林的话道出了众多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从单一服务到多方保障,从零星点位到全域网络,各地党委社会工作部的统筹协调让爱心商户成为服务新就业群体的重要力量。今年初,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等8部门联合出台措施提出,推进友好场景建设,推动优化住宅小区、商场、楼宇等配送环境,加强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的关心关爱,帮助解决进门、停车、用餐、职业发展等急难愁盼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商户从“参与者”变为“共建者”,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也让新就业群体真正感受到城市的友好和温暖并融入城市发展。

(本报记者 赵雪)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