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遇赛事更燃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体现,也是凝聚青年力量、彰显青年担当的重要实践载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队伍,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在全国各地的重大赛事活动中,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他们以专业高效的服务筑起“青春保障线”,用热忱与坚守勾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个夏天,被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在这场万众瞩目的盛大赛事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青年志愿者。9月20日,2025年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南通站)南通对阵淮安拉开帷幕,由南通大学和南通职业大学组成的312名“小紫藤”青年志愿者队伍各司其职,从赛前筹备的细致对接,到赛中服务的高效响应,再到赛后保障的温暖收尾,每一次俯身、每一次指引、每一次微笑,都是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为赛事顺利推进筑牢坚实基础。

“在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的前期准备中,作为组装赛事包的志愿者,我体会到了大型赛事背后的那份精细与有序。每一个物料的分装、核对,都凝聚着对赛事顺利举办的期待。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这场大型赛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协作的力量。”志愿者陈饴静说。

这样的青春故事,在广东同样生动上演。在广东省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抵离服务大厅内,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小海豚”志愿者正在忙碌着,他们步履轻快,面带微笑,耐心引导每一位抵达机场的来宾——这些年轻人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南方科技大学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会抵离志愿者。“2011年大运会时就被深圳的志愿氛围深深吸引,如今自己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小海豚”志愿者、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戴安邦说,“有一次,两位旅客邀请我一起合影,就因为我手中举着‘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牌子。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

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离不开周密的前期部署与专业的技能培训。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日前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1500名青年志愿者以热情专业的服务为国家级技能盛会注入青春动能。自招募工作启动以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志愿服务部按照“政治过硬、素质全面、专业匹配”的标准,通过院校推荐、面试选拔、背景审核等环节,选拔出1500名优秀青年志愿者。针对赛事需求,开展了包括礼仪规范、应急处理、赛事知识、岗位技能等在内的系统化培训,让每一名志愿者都能以专业的素养、饱满的状态,在服务中展现新时代的青年风采。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