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坚持党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驱动,构建起覆盖全域、多方协同、专业高效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四级体系强根基
哈密市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各方面,建立“联合会——协会——社区——志愿服务队”四级组织架构,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全市组建850支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应急、文化、医疗等10大领域,实施“党建+文化+志愿服务”融合工程,实现90%公职人员注册为志愿者,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打造“党员先锋岗”“红色突击队”等载体,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2024年寒潮滞留旅客救援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动员万名志愿者参与保障,体现了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制度赋能,专业服务提质效
聚焦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出台《哈密市志愿者管理办法》、修订《哈密市志愿服务条例》、制定《哈密市志愿服务标准》等12项制度,建立从注册登记到激励保障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型”向“制度型”转变。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构建市、区、乡、村四级项目库,推行“项目孵化——招募——实施——评估”闭环管理,孵化“老曹开讲啦”“文艺轻骑兵”“兵妈妈进军营”等20余个品牌项目。创新星级认定、积分兑换机制,设立“爱心超市”“义工银行”,实现服务时长与医疗、公共服务等8类礼遇挂钩,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运用基层治理“一张表”信息管理系统,归集10.2万名志愿者数据,实现志愿服务全过程可视化追踪监管。
多方共治,服务矩阵暖民心
创新多方联动机制,统筹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者等资源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合力。动员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推动1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网格治理;培育“夕阳红调解队”“爱心妈妈帮”等群众自治组织。打造“志愿集市”“微心愿”等平台,实施济困助学、生态保护等民生项目。2015年成立哈密市社会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1+5+N”联席机制(1指哈密市志愿服务联合会,5指1个牵头单位+1套资源清单+1次“月月行主题”活动+1次成效评估+1篇宣传信息视频,N表示联动企业、商会等社会力量,开展助农秋收、文化惠民等多类专项服务,构建全年不断档的服务矩阵)。通过互助养老、“青山绿水”环保行动等特色实践,志愿服务已成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哈密市将持续优化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建设,注重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激发社会参与的“乘数效应”,推动形成“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中共哈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