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选派难” 探路“选得准”

新兴领域是党建工作的新阵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是扩大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有效办法。

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建工作的实效。面对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渠道单一、自愿性不足等“选派难”问题,各地主动破局,通过建标准、拓渠道、优匹配等举措,探索出一条“选得准”的党建工作指导员精准选派路径。

选择合适人员,建立刚性标准与规范流程是关键。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社会工作部印发《会计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会计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明确提出要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党务工作;业务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注册会计师行业情况等五项条件,首先从选择条件上把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关口。

安徽省亳州市针对选派缺乏统一标准问题,严把队伍“入口关”,坚持高标准、严程序,构建科学规范的选派机制,明确政治素质过硬、党建业务精通、群众工作能力强、身体素质良好等条件,通过“个人报名、单位推荐、资格审查、确定人选”四步流程,从市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及职能部门择优选拔,确保人选质量。

辽宁省沈阳市出台新兴领域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工作导则(试行)。辽中区严格对照该导则,建立组织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相关镇(街道)及行业管理部门各负其责的选派管理机制,从退休党员、退役军人中精选专职人员。沈河区出台新兴领域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明确“政治素质高、党建业务熟、服务意识强”的选拔标准,同时细化政策宣传、党员摸排、组织孵化等六大职责。

针对“渠道单一”难题,不少地区着力构建多元化选拔体系。

湖北省武汉市注重从经济部门和社会组织主管部门及新入职党员选调生、选聘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将这一岗位打造为年轻党员服务大局、联系群众的实践平台。同时,还创新采用“区聘街用”模式,通过核定员额、公开招考等规范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全职党建工作指导员,重点加强对集聚区、行业党委和重点“两新”组织的专业化指导。30家市直部门退休或不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也是武汉市优选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渠道之一,借助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鼓励他们专职担任市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时,选派熟悉党建工作的老教师、老党员指导千余家区级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一名曾在浙江省桐乡市市场监管部门任职多年的干部,与企业业务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被选派到纺织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派驻期间,这名干部推动企业党组织打造“车间课堂”,组织党员骨干深入车间一线,聚焦生产频发难题开展教学;同时,联合10余个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业务科室,成立“助企发展市监助企服务小分队”,入企开展“送政策、解难题”活动。

解决选派和需求“匹配度低”问题,需从激励引导与精准对接双向发力。为此,桐乡市建立“指导员资源库”和“企业需求库”,通过线上匹配、线下对接等形式进行党建工作指导员精准选派。桐乡市委组织部每年开展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常青树”行动,激励退出领导岗位干部进行“二次择岗”,党建工作指导员便是“热门”选择。与此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向全市重点企业征集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意向和需求,建立“企业需求库”,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包括“建强党建阵地”“提升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等共性需求和围绕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等差异化需求。

在打好“标准牌”“渠道牌”“匹配牌”基础上,“选派难”问题正在逐步破解。各地将党建工作指导员自身优势与工作需求精准匹配,为新兴领域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注入持久动力,为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筑牢红色根基。

(本报记者 刘鸿桥)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