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言议事”带来基层新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村里的难题有人说、有人听、有人解,又快又贴心,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近日,参与“柳言议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螺田村村民覃阿姨,指着刚安装好的太阳能路灯,向邻里夸赞议事协商带来的新变化。

柳城县在深化基层治理实践中,聚焦“谁来说、在哪说、怎么说、说了管不管用”等问题,创新打造“柳言议事”协商平台,通过党建引领强基础、规范议事协商促和谐,更好发挥集思广益、合力解难、凝聚共识的作用。

乡音拉近距离

让议事协商更有温度

为丰富议事协商阵地,柳城县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村屯院落、文化广场等阵地,搭建起上千个“柳言议事厅(堂、室、点)”,将议事协商场所延伸至村头广场、农家院落和田间地头。同时,倡导使用本地通俗易懂的方言开展宣讲和议事协商,让政策传递更亲切、民意表达更顺畅。

古砦仫佬族乡是柳城县民族乡,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政策,乡干部采取普通话加方言的方式进行宣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古砦仫佬族乡云峰村村民广场上,村干部和村民们用仫佬话热情商议,决定将本地传统节日“牛诞节”融入村规民约,并细致讨论百家宴、山歌会等民俗活动的举办细节,方言的运用有效拉近了沟通的距离。“讲普通话,很多老人听不懂。‘柳言议事’让群众愿意多交流,也愿意掏心窝子说真话。”云峰村党支部书记陈美良介绍说。

多方参与凝聚合力

让破解难题更有效率

柳城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广泛动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五老”代表、致富能手、“三官一律”、企业负责人等力量参与,形成“群众提问题、多方想办法、合力去解决”的多方共治机制,有效提升问题化解能力。

柳城县东泉镇曾出现22户村民因土地租赁合同、采石场噪声等问题与矿业公司产生纠纷的情况。东泉镇党委以“柳言议事”为沟通平台,组建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的议事协商会,统筹推进纠纷化解工作。在协商化解矛盾过程中,特邀辖区的东泉商会代表、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参与商议。

东泉商会党支部书记吴亚仁介绍:“商会代表被特邀参与议事协商,法律顾问则从专业角度厘清双方责任边界,客观陈述利弊,村干部从村民利益出发积极争取合法权益,最终促成双方签订400万元的租赁及补偿协议,有效化解了矛盾。”

聚焦关切回应需求

让服务群众更为精准

柳城县坚持问题导向,指导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拓展“柳言议事”工作内涵,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制约发展的难题,确保议事成果落地见效。

寨隆镇将“百姓心语”议事平台打造成为汇集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通过议事平台收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意见建议150余条,排查矛盾纠纷线索48条,推动26项民生实事解决。

柳城县社冲乡推行“盘龙夜话”专题议事,组织群众代表、企业代表、政府工作人员等共同商议解决问题,成为回应群众关切、优化营商环境的典范。

“以前晚上没事就聚在村口聊天,现在不一样了,乡干部、企业老板都来跟我们一起开‘盘龙夜话’,有啥难题当面说。”社冲乡的村民提起这事就很开心,之前大家都愁村里主干道窄,拉货、出门都不方便,聊着聊着就商量出了办法,后来还争取到26万元资金,把510米的路拓宽硬化了,“现在开车再也不用小心翼翼躲来躲去,运输也顺当了。”

激发动力共建共享

让乡村治理更具活力

柳城县积极探索“议事超市+积分激励”机制,依托“柳言议事”议事协商品牌,将积分兑换服务拓展至乡村风貌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参与公益活动等各方面,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柳城县大埔镇洛崖村将参与议事、矛盾调解、遵守村规民约等行为纳入积分兑换范围,村民可凭积分兑换实用物品。自设立“议事超市”以来,该村党员、群众累计参与积分活动达2000余人次,兑换物品价值5000余元。通过“议事超市+积分激励”机制,村民从过去的“被动参与”,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主动作为”,形成“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夸、坏事有人纠”的治理氛围。

“目前,柳城县已建立上千个议事场所,‘柳言议事’在各乡镇、村屯落地生根,为群众‘量身打造’,培育形成‘盘龙夜话’‘百姓心语’‘壮小六’‘小板凳议事’等一批特色议事协商品牌。”柳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长松介绍,“‘柳言议事’成为县委和县政府倾听民声、回应关切、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本报通讯员 李晴 韦怡君)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