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能在路边短暂歇脚,现在这个暖‘新’驿站不仅环境好,能休息、充电、吃饭,还有免费的饮用水,孩子也能在社区公益托管班学习,上班心里踏实多了。”快递员李师傅的感受,正是安徽省淮南市精准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具体写照。
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需求,围绕组织保障、安全规范、职业认同、发展赋能四个维度协同发力,着力构建组织严密、管理精细、服务精准的服务管理体系,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进门难、停车难、休息难、就餐难、权益维护难等问题,淮南市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通过协调小区等场所设置引导标识、规划专属停车点,优化出入管理规定,让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出更顺畅;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暖“新”驿站,提供停车休息、饮水热饭等基础服务,108家暖“新”商户常态化推出“小哥食堂”“爱心午餐”等餐饮折扣优惠活动,推动新就业群体子女进入社区公益托管班,引导平台企业为从业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目前,全市已打造“友好街区”“友好社区”等5类友好场景400余个,解决各类问题900余件。
“干我们这行,时间紧迫,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网约配送员小王感慨道。为满足新就业群体对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淮南市从制度约束、以案示警、党员示范、互助监督四个方面筑牢安全服务防线。牵头制定“六不三要”文明公约,引导从业者安全出行;选取部分从业者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成册,以案示警,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党员网约配送员开展安全驾驶、诚信运营等带头倡议活动,以先锋力量带动行业风气提升。组建党员行风监督团,每月监督网约车运行不少于100辆;成立车友帮帮团,开展车辆检测维修、24小时救援、突发问题处理等。
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淮南市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依托社区治理学院举办培训课程54期,每月召开一次“骑手议事会”,累计收集治理建议260余条。选聘15名网约配送员担任观察员,发挥走街串巷的移动“探头作用”,反馈群众诉求线索53条。选拔5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担任“网格哨兵”,通过“随手拍”上报小区治理问题。聘请500余名网约配送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反映商家卫生管理等问题。优选130余名党员快递员担任兼职楼栋长,通过查看独居老人微信步数开展“‘步’约而同”助老志愿服务。
“不仅要解决燃眉之急,还要让每个从业者看到职业前景,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淮南市深化拓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成立网约车、外卖配送等行业党委,在未组建党组织的相关平台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建立“新语新愿”微信群,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收集新就业群体意见建议。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明确相关平台企业责任,落实劳动权益保障规定。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淮南市通过一系列举措,扎实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有效提升其归属感。
(本报通讯员 靳晚)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