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和议事”为基层治理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工作实践)

王培柱 白晴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聚焦共建共治共享,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打造“商和议事”党建工作品牌,着力构建“党组织强化引领、部门单位高效协同、社会力量积极融入、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模式,持续为基层治理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议事协商基础。健全组织架构。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县直部门协同配合、镇(街道)具体落实、村(社区)一线执行”的四级议事协商工作体系。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打通职能壁垒、强化上下链接、加强督导指导,让议事协商与日常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四级议事协商工作体系成为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难题的“治理纽带”。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由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牵头抓总,组织、政法和民政、住建等20余个部门共同推动,镇(街道)党(工)委做好指导协调与督促落实,村(社区)党组织具体组织实施,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责任链条。强化队伍建设。积极邀请有热情参与基层治理的党员骨干、社区志愿者、新就业群体代表等组建议事协商人才库,采取专题讲座、业务辅导、研讨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不断提升议事协商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

规范议事流程,推动高质高效落实。拓宽建议收集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征集模式,线上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鼓乡听民声”意见建议征集专栏,让群众随时随地表达诉求。线下结合“社区书记接待日”、聚邻会客厅等载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让群众快捷便利反馈意见。多方聚力开展协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由党组织牵头确定议事主题、召集相关方、主导议事过程、把握议事方向,推动“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协商,立足优势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发挥作用。全程监督强化落实。对协商议定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居民群众代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共同监督,依托村(居)务公开栏、微信群等渠道对办理情况及时公示,主动接受党员群众评议,形成“收集—协商—决策—执行—反馈—监督”的监督闭环。

推动多方融合,提升协同共治效能。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将议事协商嵌入网格化管理体系,以网格员为主体,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对简单事项即时协调处理,复杂问题提交居民议事会等议事平台协商。与志愿服务有效联动。通过议事平台精准识别辖区内“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服务需求,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精准对接、按需服务,使志愿服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与人民建议征集有机衔接。建立“金点子”征集转化机制,将对公共事务具有建设性的群众建议纳入议事议题,推动人民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与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协同推进。设置“小哥心声墙”、线上诉求二维码等便捷渠道,通过开展座谈协商,高效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难、休息难、充电难等问题,新就业群体的城市归属感和参与感不断提高。

强化支撑保障,巩固长效治理成果。推动部门力量下沉。依托“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县直部门主动下沉参与基层协商,在协商中达成共识,共同推动解决问题。通过跨部门协作处理解决民生实事、公共事务管理等问题,有效化解物业服务企业与居民的纠纷、电瓶车充电不便等难题。加大宣传引导。综合利用县内新闻媒体、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村(居)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商和议事”的流程和成效,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